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27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程序设计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

信息社会里,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系统进入人们生活

工作的所有领域。课堂上,老师用智能软件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

情况;道路上,司机通过导航了解情况,交警借助智能交通监控系

统了解瞬息万变的实时交通状况并及时疏导拥堵……至于“神舟”

上天、“蛟龙”入海探测等尖端技术项目,更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

计算机何以如此神奇?这和计算机程序关系密切。本单元,将

熟悉程序设计高级语言CC++的运行环境,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

基本框架,遵循语法,编写程序,进行调试,运行程序,输出结果。

让我们在程序设计中去品味、感悟独特的美感!

二、设计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要求,结合C++语言结构化与模块化的特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编程实践中理解底层逻辑,培养抽象思维与工程化开发能力。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C++基础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理解面向过程编程思想。

了解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程序的区别和联系,算法的含义及表示方法,理解流程图绘制算法的方法,了解程序设计高级语言运行环境,理解输入/输出语句使用方法,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掌握运算符和表达式使用方法。

2.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感知C++在系统开发、游戏编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主动探索编程需求。

计算思维:通过问题分解、算法设计与优化,将现实问题转化为C++可执行代码。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在线文档、开源代码库自主学习,迭代优化程序功能。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代码安全与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规范编程意识。

四、单元结构与课时安排

1.C++入门启航3课时

了解软件与程序的区别,学会算法的表示,搭建开发环境(VisualStudio),完成“HelloWorld”与基础数据处理程序。

2.数据结构与逻辑运算3课时

学习输入/输出语句,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

3.总结与评价1课时

项目答辩、代码审查、核心素养反思总结。

五、核心课时设计示例:

第4模块“常量与变量”

1.课时目标

了解变量的命名规则和定义

学会定义整型变量和浮点型变量

3.掌握赋值运算符含义

2.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分享小学时学习加法的过程,并分享运算过程。

提出问题:计算机做加法时,如何存储数据呢?

(一).实践活动

老师通过PPT展示问题,请同学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八五班购买奖品总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

打开C++,输入代码,查看结果和用“数学”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二).知识链接:数据的类型

1.数据类型

2.常量与变量

常量的值不能改变,一般可从其字面形式判别是否为常量。常量包括数值型常量和字符型常量。

程序运行期间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一个变量应该有一个名字,并在内存中占据一定的存储单元,在该存储单元中存放变量的值。区分变量名和变量值的不同概念如下图。变量名是一种标识符。

变量在命名时可使用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一般采用“见名知意”原则命名。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名。一般变量名命名用小写字母表示。

在C++中,使用变量时,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定义变量的一般形式是:变量类型变量名列表。如int,a,b,c,d;

也可以在定义变量时指定初始值。如:inta=5,b=39;

(三).探究活动:鸡兔同笼

PPT展示问题,阅读源代码,并思考:

(1)源程序中“=”和“==”的含义有何不同?(==是相等运算符,判断==两边是否相等)

(2)源程序中“%”的含义是什么?(整数取余,如94=1)

(3)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分享)

#includebits/stdc++.h

usingnamespacestd;

intmain()

{

inthead,foot,chick,rabbit;

head=35;foot=94;

if(foot=head*2foot%2==0)//将两个表达式连接成一个,两个表达式必须为真,整个表达式才为真。

{

rabbit=(foot-2*head)/2;

chick=head-rabbit;

cout兔的数量=rabbit鸡的数量=chickendl;

}

else

cout脚的数量有误!endl;

return0;

}

(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