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患者多动不安、上课时影响课堂纪律,游戏时不按规则进行,情绪不稳,爱冲动,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攻击对方,再加上学习成绩差,均可影响其人际关系。(三)临床表现*第3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诊断若患者在7岁以前(多在3岁左右)出现明显的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并且在家庭、学校和其他公共场合都有这些临床表现,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则可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第3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第3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患儿,男性,11岁,小学五年级。因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恶作剧,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患儿自幼好动,常常坐不住,登高爬梯,不能精神集中地做游戏或看电视。上学后,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经常招惹周围同学;与同学交谈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周围有点动静即东张西望。下课后患儿常奔跑打闹,并打扰别人活动。游戏时不遵守游戏规则,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回家写作业也常常边写边玩,父母督促也常常很晚才能完成。作业错误多,常丢题、或抄错数字,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情绪不稳定,常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有时打骂父母。躯体和神经检查无异常。精神检查:神清、接触好,话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听医生的问话,承认自己上课表现不太好,经常挨老师批评。情绪不稳定,在谈病情时,常与父母发脾气,无丝毫拘束感,不断翻桌上物品。案例*第3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治疗及预后中枢兴奋剂是治疗多动症首选的药物教育和训练心理和行为治疗*第3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品行障碍(一)概述是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久出现的严重违反其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行为,这些行为以反社会性、攻击性和对立违抗性为特征。国外患病率为1.5%~3.4%,男女比例为4:1国内报道患病率为1.45%~7.35%,男女比例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第3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因由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生物学因素:遗传、雄性激素水平、CNS损伤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第36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临床表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合并问题*第37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诊断若患者在10岁以下,仅有对立违抗性行为,而没有反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则诊断为对立违抗性障碍。若同时具有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的临床表现,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则可诊断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第38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鉴别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第39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治疗及预后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多数预后不良。约半数发展为成年期违法犯罪或人格障碍*第4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抽动障碍(一)概述是一组起病于儿童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快速的运动肌肉和发声抽动的疾病。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多数患者起病于学龄期,约5%~24%的学龄儿童中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男孩发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为3:1~4:1。*第4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因抽动障碍的病因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和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脑器质性因素、围产期并发症和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第4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临床表现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的不随意运动。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可出现如耸肩、扭颈、甩手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状呈慢性、进行性和波动性。*第4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氏综合征*第4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诊断若童年期开始出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为抽动障碍。*第4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