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II)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含12项生理指标、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B.总分范围0-71分,分值越高预后越差
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其中的评估项目之一
D.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评估
答案:D
解析:APACHEII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评估,并非所有住院患者。
2.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时,中心静脉压(CVP)的目标值应为:
A.4-6mmHg
B.8-12mmHg
C.12-15mmHg
D.15-20mmHg
答案:B
解析:根据《脓毒症存活运动(SSC)2021指南》,早期液体复苏目标CVP为8-12mmHg(未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患者需调整至12-15mmHg。
3.心肺复苏(CPR)时,胸外按压的正确深度为:
A.2-3cm
B.3-4cm
C.5-6cm
D.6-7cm
答案:C
解析:202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成人胸外按压深度为5-6cm,频率100-120次/分。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柏林定义中,氧合指数(PaO?/FiO?)的诊断标准为:
A.≤500mmHg
B.≤300mmHg
C.≤200mmHg
D.≤100mmHg
答案:B
解析:ARDS分为轻度(200PaO?/FiO?≤300)、中度(100PaO?/FiO?≤200)、重度(PaO?/FiO?≤100)。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血肌酐48小时内升高≥26.5μmol/L
B.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
C.血肌酐7天内增至基线的1.5倍以上
D.尿量0.3ml/(kg·h)持续24小时
答案:B
解析:AKI诊断标准为48小时内血肌酐升高≥26.5μmol/L,或7天内增至基线1.5倍以上;或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而非6小时)。
6.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BP70/40mmHg,HR130次/分,四肢湿冷,首选的液体复苏方案是:
A.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ml
B.输注红细胞悬液4U
C.先晶体液(生理盐水或林格液)1000-2000ml
D.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ml
答案:C
解析:失血性休克早期应优先晶体液快速扩容(如30ml/kg),待明确失血原因后再补充血液制品。
7.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最常见的原因是:
A.呼吸机管道漏气
B.痰液堵塞气道
C.患者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
D.肺顺应性增加
答案:B
解析:气道高压报警常见原因包括气道梗阻(如痰液、导管打折)、肺顺应性下降(如肺水肿)、人机对抗等,其中痰液堵塞最常见。
8.患者心跳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体温38.5℃,最佳体温管理策略是:
A.积极降温至32-36℃,持续24小时
B.无需降温,维持正常体温(36-37.5℃)
C.快速降温至30℃,持续48小时
D.仅在体温39℃时给予退热
答案:A
解析:ROSC后推荐目标温度管理(TTM)32-36℃,持续至少24小时,以减轻脑损伤。
9.关于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主要激动α受体,升高外周阻力
B.适用于分布性休克(如脓毒症休克)
C.可导致肾灌注减少,需监测尿量
D.剂量超过2μg/min时需联合多巴胺
答案:D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是分布性休克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无需常规联合多巴胺,除非存在严重心动过缓。
10.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血压75/50mmHg,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多巴酚丁胺
答案:B
解析:心源性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可提升血压,同时维持冠状动脉灌注,优于多巴胺(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肺保护策略”核心要点。
答案:①小潮气量(6-8ml/kg理想体重);②限制平台压≤30cmH?O;③适度呼气末正压(PEEP)改善氧合,避免肺泡反复开闭;④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7.20时可接受PaCO?升高);⑤俯卧位通气(中重度ARDS患者)。
2.脓毒症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