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
文件大小:418.43 K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1.6万字
文档摘要

PAGE2/NUMPAGES2

2024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跨境贸易行业发展动态,梳理分析核心岗位及岗位需求,全面了解专业建设与毕业生评价情况,精准对接行业岗位需求与典型工作任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了2024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客观、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通过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情况等,并根据调研意见来指导专业的定位、课程的安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效果。

(二)调研对象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征及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确定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相关政策、行业企业、毕业生、在校生、同类院校和评价机构等,具体如图1所示。

图1调研信息统计图

1.行业企业单位

行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口,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究的重点。本次调研的企业是指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职业面向的企业,覆盖了江苏、湖北、浙江、广东、广西、重庆等14个省和地区,调研方式主要为网上在线问卷调研(40家)、访谈(5家)和实地调研(7家)3种。

表1调研企业列表

序号

调研单位名称

地点

调研方式

1

校园招聘会现场

访谈法

2

校园招聘会现场

访谈法

3

校园招聘会现场

访谈法

分布在全国的52家企业参与了本次精准调研,企业类型主要是跨境贸易行业(72.5%)、传统外贸行业(25%)和国内其他行业(2.5%),如图2所示。

图2企业类型分布图

2.同类型职业院校

同类型职业院校是指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本次调研覆盖广东、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江西等1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35所高职院校。

表2调研职业院校列表

序号

调研院校名称

地点

调研方式

1

江苏株洲

问卷星

2

江苏长沙

访谈、问卷星

3

江苏长沙

访谈、问卷星

3.毕业生

此次调研对象为毕业三年内、毕业三至五年内及五年以上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收集158份有效问卷。其中毕业三年内的25人、毕业三至五年内的94人,毕业五

年以上的39人,如图3所示。

图3调研毕业生分布图

4.在校生

本次共调研在校生160人,其中商务英语专业2021级60人,2022级50人,2023级50人。

(三)调研方式

主要采取文献研究、在线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调研形式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同类型高职院校走访形式和在线问卷调研为主,与部分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另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和微信交流。

(四)调研实施工作

1.调研总体安排路径

整个调研分为组建项目组、制订方案、制作调查表与访谈提纲,开展调查及撰写调研报告等过程。

(1)联合院校、行业、企业组建调研组。调研牵头单位XX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江苏跨境电商协会、长沙跨境电商协会、江苏中榜集团有限公司、义乌贸促会、永康市久久太阳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单位组建了商务英语专业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调研过程。

(2)制定调研计划与调查表。调研组围绕任务目标,将每一项任务分解到人,按照任务名称、具体任务、任务要求、负责人、完成时间等要素制定了调研实施计划。针对产(行)业、用人单位、学校及毕业生设计3份访谈提纲(企业、学校、学生)、3份调查问卷(企业、学校、学生)和3份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查表(企业、学校、学生)。

2.调研工作安排表

参与此次调研的工作人员包含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同类院校教师,具体如表3所示。

表3商务英语专业调研人员安排表

序号

姓名

所属单位

职务/职称

负责内容

1

XX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带头人/

教授

主要负责调研方案制定、调研报告撰写

2

XX职业技术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

调研数据分析

3

XX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毕业生调研

4

XX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调研

5

XX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在校生学习现状调研

6

江苏中榜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跨境电商行业调研及数据分析

7

久久太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经理

企业用人需求调研

8

江苏外国语职业学院

院长

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及数据分析

二、调研内容

(一)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本专业对接产业、岗位情况;

(三)本专业及其涵盖专业发展前景;

(四)专业设置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岗位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及其工作职责与任务、任职要求;

(六)分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