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动物对尸体的毁坏动物对尸体的毁坏易被误认为是生前损伤,导致损伤性质的判断错误,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无论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或鸟类都可能对尸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因地因时而异,不论在水中还是地面、室内还是室外,也不论是在平川草地还是深山老林、是静止停放还是在江河流动,都可发生。常见的主要是鼠、犬、豺狼、鸟类、水族动物和各种昆虫。第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鼠类老鼠体积小、活动灵活,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可能对尸体造成损害。如医院太平间的停尸柜封闭不严,老鼠即可能进入柜内。鼠咬食尸体多见于鼻尖、口唇、耳廓和其它暴露部位;如系裸尸,也可在胸、腹部。咬伤处有锯齿状小齿痕,创缘不规则,创口小而浅表,多个创腔的深浅基本一致,现场可发现鼠迹、鼠粪。第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犬咬食尸体时破坏性较大。轻者呈花环状擦伤或较浅的创伤,重则咬去大块肌肉、肢体离断。创口大小不一,创面、创缘不整齐,呈撕裂状;断端可有血管游离;有时肢体断端较整齐,需与砍创相鉴别;有时咬伤似刺创;骨的断端可留有齿痕,尸表可见犬爪搔痕;若胸、腹腔被咬破,则内部器官可缺失;现场和尸体上可发现犬毛和犬足痕迹,周围可有被拖散的组织碎块。第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豺狼多群居于山区和丘陵,不仅可毁坏地面的尸体,还可对埋葬较浅的非棺葬尸体造成破坏。其损伤形态与犬的损伤无大的差别,但程度更重,有的还可造成肢体离断,分布远离现场,酷似凶杀案例。如曾有一名因肺炎死亡的2岁男儿,尸体被草席包裹埋于村外的山坡地里,几天后两村民在距掩埋处1公里远的麦地里发现其头颅,断端较整齐,附近水塘边有散在的肋骨残骸,疑为碎尸案,检查颅骨未见损伤,第3颈椎椎弓可见类似尖牙的咬痕。经进一步调查,鉴定为动物(豺狗)损伤所致。第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鸟类对尸体的毁坏主要有鹰、猫头鹰和乌鸦等。它们均嗜食尸体,造成皮肤肌肉缺损,有的甚至食光全部组织。如我国西藏地区的天葬,实际上就是让成群的飞雕食光尸体的组织。由于鸟的种类不同,其喙长短各异,故对尸体造成局部损伤的情况也不尽一致。创面粗糙不平,大小、深浅不一,可见被撕扯痕迹,创缘不整齐,严重时体表软组织和内部器官可同时受到毁坏,甚或造成“白骨化”。第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水族动物水族动物中的各种鱼类都可能破坏水中尸体。损伤多位于身体突出的部位,常常先噬食软组织,可以吃掉耳、鼻、口唇和脸部,破坏面部特征,有时可严重破坏躯干和四肢的软组织,仅剩下骨骼;大的鱼类可以破坏肢体,鲨鱼甚至可吞没全尸。其它动物,如虎豹、野猪、狐狸、螨、蟹、虾、水蚤及其它动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毁坏尸体。偶有家禽对尸体造成损伤的。第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昆虫对尸体的毁坏昆虫在法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庭昆虫学(forensicentomology)。主要目的是用来推测死后经过时间,并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绝大多数昆虫都可对尸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主要是双翅目的蝇(fly)、膜翅目的蚂蚁(ant)和鞘翅目的甲虫(beetles)。第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蝇蛆昆虫对尸体的毁坏中,以蝇蛆最常见。蝇类对尸臭敏感,夏季人死后约10分钟,甚至在濒死期即群集于尸表产卵;卵可孵化成蛆,分泌含有蛋白溶解酶类的液体,消化和破坏尸体软组织,形成污秽灰白色的蜂窝状小洞;蛆再侵入皮下、肌肉和内部器官。在夏季,婴儿尸体约1周内、成人尸体在3~4周内,就可被蝇蛆吃尽软组织。根据蝇蛆生长发育情况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法医昆虫学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第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蚂蚁蚂蚁的体小口细,咬食尸体时多开始于耳廓、下颌部、颈部、下腹部、四肢屈侧等皮肤柔嫩部位和有表皮剥脱、皮肤创口、索沟、扼痕等损伤处,形成潜掘形的表皮剥脱,或圆形、类圆形、不规则的组织缺损,创缘内卷;而肌腱、筋膜、血管和神经干等致密组织不易会被破坏。当蚂蚁数量大时,能在4~8周内将处于地面尸体的软组织噬食殆尽,只剩骨骼。第10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甲虫甲虫分布极广,在水、陆、空中、地下都能生存,因此甲虫对尸体的毁坏也较常见。甲虫噬食尸体时,形成表皮剥脱,并可在尸体上产卵,长成幼虫后亦可破坏软组织,但不如蛆快,故损伤一般较浅、小,但群集较多时,同样可致大面积软组织毁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