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地下工程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编制指南.doc
文件大小:123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1.18万字
文档摘要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增强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实行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进项目部友好稳定发展。

二、编制根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12月1日起施行)

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

3、《生产安全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公布,自1998年1月1日实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2月27日修订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08日07日公布)

三、合用范围

合用于隧洞洞身及其进出口开挖、支护等工程。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护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在项目部安委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坚持项目部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和中型以上自然灾害事故的由项目部启动预案;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和小型自然灾害事故的由现场作业队先行启动预案,并立即告知项目部。在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和中型以上自然灾害事故后,现场作业队必须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坚决、迅速地采用应对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效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同步,立即汇报项目部,项目部在组织启动预案的同步,立即向监理部、业主和当地政府汇报事故状况。

坚持防止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重特大事故预警机制,做好防止、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习等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和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工程概况及事故辨识?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济南市市区续建配套工程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属都市供水,其工程等别为Ⅳ,重要建筑物工程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

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东风洞至孟家水库段)重要包括输水线路工程和配套建筑物工程。

本标段为第四标段,施工范围为浆水泉水库~孟家水库段,本段工程(8+572~11+110)为新建隧洞,自浆水泉水库上游(桩号8+572)开始,至孟家水库西侧的西蒋峪沟(桩号11+110)止,隧洞长约2.55km,断面形式选用城门洞断面,圆拱中心角为180°,洞高为3m,洞宽为2.9m。浆水泉水库上游设浆水泉分水口,埋设DN800螺旋钢管54m;洪山溪设分水口,埋设DN800螺旋钢管32m。新建浆水泉水库上游节制闸、洪水溪节制闸各一处,均采用平面铸铁闸门,启闭机采用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在新建隧洞出口(桩号11+110)处设一扇固定式拦污栅,尺寸为3.0*3.0m,由钢板、工字钢焊接而成,滑块支撑。

2.施工中存在如下事故隐患:?

(1)隧洞塌方;(2)隧洞爆炸;?(3)隧洞机械伤害;(4)隧洞运送;(5)触电;(6)火灾;(7)交通事故;(8)有害气体?

六、启动条件

1.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到达下列条件之一的:

尤其重大事故,是指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导致10人以上30人如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如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如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导致3人以上10人如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如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如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导致3人如下死亡,或者10人如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如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并到达下列条件之一的: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如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如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如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如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如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如下的。

3.预警级别

按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般(小型)Ⅳ级、较大(中型)Ⅲ级、重大(大型)Ⅱ级、尤其重大(特大型)Ⅰ级。

七、组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