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水管冬季防冻措施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施工用水,用水地点为在建建筑周围及各楼层;另一部分是在生活区,主要用水地点是洗涤池、食堂、办公室等部位。
在北方,我们现场的临时水管大多数都是埋地敷设,一是不影响地面上的工作,节省空间,在冬季还能防止冰冻。但在各个用水点,都有立管伸出地面,供施工或生活使用。而且楼层施工需要养护等作业,所以在建建筑都有通往楼上施工层的水管。在生活区,洗涤池等处的地上水管也比较多,比较长。在冬季时,这些地面上的水管非常容易冰冻,即使保温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水管或阀门冻坏后,都会造成大量水的流失,现场积水严重,还会结冰,给施工和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更换水管,费时费力,还影响施工进度。
本文介绍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水管冻结,做起来也比较简单。
我们埋设干管时,一般先了解当地的冻土层,以山东为例,冻土层在0.5m以内,也就是说,水平干管及直管埋深达到0.5米即可防冻。我们如果把立管的水放出来,使其水位到干管深度,也就可以防冻了。所以,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进行改进。
现场用水分两种,一种是利用地下水。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或允许使用地下水的地区,我们都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打井将地下水抽到蓄水池中,从蓄水池向外泵水。只有生活用水利用自来水。这样比较经济。另一种是不允许自己打井使用地下水的地区,就只能利用自来水。
以允许使用地下水的地区为例,泄水防冻原理请参考下图:
第一种情况,允许使用地下水的地区。我们在水泵出口通往现场的管道根部(管道已埋入地下部分)设一检查井,管道设置一三通,引出一根支管通往水井,干管在三通前方设置一阀门(阀1),在引出的支管处设置一阀门(阀2)。现场用水防冻措施就完成了。
我们知道,白天工作时大量用水,水管里水的流量大,流速高,地下水温度都在冰点以上,所以不会冻结。冻结都是发生在夜间,夜间不用水,水管内的水几乎是静止的,很容易冻结。白天工作时,将阀2关闭阀1打开,正常供水。晚上我们在工作结束后,将阀1关闭。阀2打开,立管里的水就会从设置的支管流入水井,这样立管的水就放出来了,晚上就不会冻了。即使管壁存留的水渍会冻成冰碴,第二天送水时也会化掉的。很多现场蓄水池设置成地下式的,泄水支管也可以通进蓄水池,道理是一样的。
自来水部分原理也差不多。在距离蓄水池最近的地方设置一检查井,设置三通,引出一支管通至蓄水池或水井,并设置一阀门(阀6),三通前方设置一阀门(阀5)。白天用水时,阀6关闭阀5打开,正常用水;晚上就寝时将阀5关闭阀6打开,生活区立管的水就流到蓄水池或水井了。如果蓄水池或水井距离生活区的水管太远,泄水支管就没必要通过去了,就近通到雨水井等即可,雨水井等水位要比水管低。因生活区的立管管径比较小也比较短,浪费的水很少。
第二种情况,不能利用地下水的地区,只能用自来水。由于自来水的压力无法达到楼层用水的高度,而且自来水的流量也满足不了现场用水量。故现场一般都是设置蓄水池,利用水泵对现场进行二次供水。生活区直接用自来水即可。原理和第一种情况差不多,只不过泄水泄到蓄水池里而已。如果蓄水池水位较高,立管的水降不到冻土层的干管位置,就直接泄到雨水井去吧,就是浪费一点水,因立管的水比较少,比起冻水管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现场距离水泵站比较远,可将泄水装置装在现场干管的根部,泄水量就更少了。
采用这种方法时,像生活区洗涤池位置,池上方有水平的支管用来安装很多水龙头。注意此处支管安装时,末端要比立管连接处稍高一些,以便使支管内的水充分流回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