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埋地管道防腐施工方法.docx
文件大小:13.9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1.56千字
文档摘要

埋地管道防腐施工方法

由设计确定管道防腐结构级别,分别进行各道工序的施工。以特加强防腐层为例操作顺序为:除锈→冷底子油→沥青→包布→沥青→包布→沥青→包布。分别介绍三种施工方法。

a刷涂法

a)管道除锈,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管道表面的锈垢清除干净,并用抹布将灰尘擦掉,保持干燥。

b)涂刷沥青底漆,在除完锈、表面干燥、无尘的管道上均匀地刷上1~2遍沥青底漆。厚度一般为1~1.5mm,底漆涂刷不可有麻点、漏涂、气泡、凝块、流痕等缺陷。下一道工序须待沥青底漆彻底干燥后进行。

c)涂刷沥青涂料,将熬好的沥青涂料均匀地在管道上刷一层,厚度为1.5~2mm。不得有漏刷、凝块和流迹。若连续涂刷多遍时,必须在上一遍干燥后不粘手方可涂第二遍。热熔沥青应涂刷均匀,涂刷方向要与管轴线保持60°方向。

d)加强包扎层的作法。沥青涂层中间所夹的内包扎层:可用玻璃丝布、油毡、麻袋片或矿棉纸;外包扎保护层:可采用玻璃丝布、塑料布等。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选用宽度

为300~500mm卷装材料便于施工。操作时,一个人用沥青油壶浇热沥青,另外的人缠卷材料,包扎材料绕螺旋状包缠,且与管轴线保持60°方向。全部用热沥青涂料粘合紧密,圈与圈之间的接头搭接长度应为30~50mm,并用热沥青粘合。任何部位不得形成气泡和褶皱。缠扎时间应掌握在面层浇涂沥青后,处于刚进人半凝固状态时进行。

e)若有未连接或焊接的接口或施工中断处,应作成每层收缩为80~100mm的阶梯式接搓。

f)保护层目前多采用塑料布或玻璃丝布包缠而成,其施工方法和要求与加强包扎层相同。圈与圈之间的搭接长度为10~20mm,应粘牢。

g)防腐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基层粘结牢固,无空鼓。转角及边沿、接头处要求平整,无翘皮、无皱折、封口严实。表面光滑,厚度均匀,无露涂、过薄、过厚现象。防腐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

普通防腐层的厚度不小于3mm,允许偏差-0.3mm。

加强防腐层的厚度不小于6mm,允许偏差-0.5mm。

特加强防腐层的厚度不小于9mm,允许偏差-0.5mm。

b兜抹法

先进行除锈,去掉污垢灰尘、准备施工。由于管道安装完以后管底距地沟底面太近,用手及刷子很难刷到每个部位或刷匀。所以可采用油毡兜抹法施工。

b)先将油毡按管径裁剪,若<φ500mm,为250mm宽;>φ500mm,为500mm宽,长为两倍管径力口1.2~1.5m。

c)用裁好的油毡从管底穿过将管兜住,使下部管外壁与油毡紧紧接触。

d)再用沥青油壶向管道顶部边移动边浇涂已经熬好的热沥青底漆(冷底子油)、或热沥青涂料(沥青玛脂)。使之沿着管道周壁向下流淌至管下部外壁与油毡接合处。此时上下抖动油毡,使油毡与管外壁摩擦,中间夹着热沥青,达到涂抹沥青底漆或沥青涂料的目的。

e)加强包扎层做法与上面介绍相同。

c机械方法

a)对于大型施工可采用机械方法进行防腐包扎,如图4.2.3.2-19所示为移动式绝缘层包扎机。该机由钢管旋转系统和沥青、包布缠扎系统组成。沥青箱内的包布固定在轴上,穿绕轴底至上轴,引出沥青箱里的包布缠绕在钢管上。

b)操作时将热熔的沥青灌人沥青箱内,转动的钢管被包布缠绕在表面,此时经沥青箱浸没输出的包布已浸透了热熔沥青。与此同时,沥青箱经链轮带动的链条的移动,作定向水平位移,和旋转着的钢管协调配合,即完成了钢管外壁“二油一布”的包扎工序。重复一次即成了“三油二布”。由于包扎布斜移,成为60°左右螺旋包扎绝缘层。

c)此方法使用机械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便于在大批量的管道防腐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