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储罐防腐用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工作原理.docx
文件大小:12.7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储罐防腐用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工作原理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核心原理

锌合金牺牲阳极的防腐原理基于电化学腐蚀中的原电池效应,通过构建“锌阳极-储罐金属-电解质环境”的闭合回路,使锌阳极成为电路中的“阳极”(负极),储罐金属成为“阴极”(正极),从而将储罐的腐蚀转移至锌阳极,实现对储罐的保护。

具体工作机制解析

电位差驱动电流流动电位特性:锌合金的标准电极电位为-1.05V(相对于硫酸铜参比电极),远低于储罐常用材料(如碳钢,电位约-0.5V)。原电池形成:当锌阳极与储罐金属通过电解质(如土壤、水、电解质溶液)连接时,由于电位差的存在,电流从低电位的锌阳极流向高电位的储罐金属。

锌阳极的“牺牲”过程阳极反应(锌溶解):锌阳极在电流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并以离子形式溶解于电解质中:\(Zn\rightarrowZn^{2+}+2e^-\)电子转移:释放的电子通过导线或直接接触流向储罐金属,使其表面保持负电位,抑制金属离子的溶解(即腐蚀)。

储罐金属的阴极保护阴极反应(腐蚀抑制):储罐金属作为阴极,电子在其表面富集,使金属离子难以脱离表面,同时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如H?、O?)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氧环境:\(O_2+2H_2O+4e^-\rightarrow4OH^-\)酸性环境:\(2H^++2e^-\rightarrowH_2\uparrow\)结果:储罐金属表面形成负电位屏障,有效阻止腐蚀电流的产生,其电位需维持在-0.85V(相对于硫酸铜参比电极)以下才能达到有效保护。

电解质环境的传导作用电解质(如土壤中的水分、储罐内的介质)作为离子导体,允许锌离子(Zn2?)和其他离子迁移,维持电路的闭合。若电解质导电性差(如干燥土壤),需通过填包料(如石膏、膨润土)改善离子传导效率。

锌合金(如Zn-Al-Cd、Zn-In)的电位较稳定,驱动电压(与碳钢的电位差约0.55V)适中,可提供持续的保护电流。电流效率:在合理环境中,锌阳极的电流效率可达60%~80%(即实际输出电流占理论电流的比例),自溶损失较小。

环境适应性:相较于镁阳极,锌阳极在中低电阻率土壤(50Ω?m)、海水或微咸水环境中性能更优,不易因析氢反应导致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