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三基练习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
A、测量中心静脉压
B、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C、给予高营养治疗
D、静脉取血做化验
E、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症病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目的主要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症病人需测量中心静脉压及给予高营养治疗等情况,一般不用于静脉取血做化验,静脉取血多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部位。
2.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A、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咳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乙醇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肺水肿症状。选项A呼吸道湿润不是乙醇湿化的主要目的;选项B使痰液稀薄易咳出不是乙醇湿化的作用;选项C消毒氧气不是乙醇湿化的目的;选项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不准确,主要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3.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溶液
C、林格液
D、10%葡萄糖溶液
E、0.9%氯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扩充血浆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和提供能量;0.9%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电解质;林格液主要用于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在增加胶体渗透压方面效果不如低分子右旋糖酐。
4.表示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用()
A、红色“(+)”
B、红色“(-)”
C、红色“※”
D、蓝色“√”
E、红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医疗记录中,通常用红色“(-)”表示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红色“(+)”表示阳性,其他选项不符合该表示规范。
5.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骨盆骨折病人住院第4天查出尿路感染
B、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人进行痰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
C、出生4天的新生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
D、保洁员在倾倒医疗垃圾时不慎被针头刺伤脚踝致局部感染
E、脑卒中病人的骶尾部见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选项E中脑卒中病人骶尾部压之不褪色的红斑属于压疮,不属于感染,所以不属于医院感染。选项A属于医院感染中的泌尿系统感染;选项B属于医院感染中的细菌感染;选项C属于医院感染中的新生儿感染;选项D属于医院感染中的职业暴露感染。
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最有效的处理是
A、抗生素全身应用
B、抗生素全身应用及滴耳
C、抗生素溶液滴耳
D、2%酚甘油滴耳
E、咽鼓管吹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鼓膜未穿孔前,主要是抗生素全身应用,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这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鼓膜穿孔后才会结合局部治疗如滴耳等。抗生素全身应用及滴耳适用于鼓膜穿孔后;抗生素溶液滴耳也是在鼓膜穿孔后;2%酚甘油滴耳用于鼓膜穿孔前,但不是最主要处理;咽鼓管吹张一般不是早期最有效的处理。
7.病种病例分型质量评价的指标不包括下列哪项()
A、病例分型
B、病种
C、尸检率
D、医疗转归
E、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正确答案:E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虫媒传播
B、飞沫或鼻咽分泌物传播
C、病人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
D、血液或注射器传播
E、伤口分泌物传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属于虫媒传播。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等家畜后,再叮咬人时可将病毒传播给人,所以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
9.有关医德监督的方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舆论监督
B、法律监督
C、群众监督
D、领导监督
E、自我监督
正确答案:D
10.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0.9%氯化钠溶液
D、复方氯化钠溶液
E、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主要目的是冲洗输血器,防止不同血液成分之间发生反应,所以答案选C。
11.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应采取的卧位是下
A、半坐卧位
B、俯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底位
E、端坐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采取头高足底位,可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以对抗颅骨牵引的力量,保持有效牵引,防止颈椎移位。端坐位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患者;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或手术等;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