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⑴、游戏是这个时
期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①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生活方式,通
过角色游戏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②是他们理解周围环境和周
围事物的主要途径③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④游戏是抒发情
感的主要方式⑤发展想像力、创造水平,在游戏中实现自我⑥培养儿童的意志
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⑦增强体质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⑶思维活动
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特点⑷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2、童年
期儿童的心理发展(6、7~11、12岁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
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掌握学习水平和学
习态度,学会学习。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水平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认知发
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
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为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
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主要心理特点:
⑴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
辑思维的过渡。三年级之前偏重形象思维,10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的转折期。⑵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持续深
化的过程。1~3年级是上升期;3~5年级处于平稳阶段;5~6年级处于第二个
上升期。自我评价的发展,独立性日益增长,评判性有一定水准的提升。自我
评价的内容逐步深化和扩大。低年级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稳定性较差。高年
级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性,并能对自己一分为二,稳定性增强。⑶社会性
发展社会性交往:儿童的伙伴关系: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一二年
级儿童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人际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儿童之间的相互
关系尚处于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三四年级儿童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学习
生活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不同个体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分化,他
们开始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
经常在一起活动。到了小学5、6年级,更注重的与是朋友间共有的价值观,
更注重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3、童年期的
心理卫生⑴组织游戏活动:因为儿童注意力稳定性差,所以应该寓教于乐,通
过游戏来展开早期教育活动。儿童专注于一件事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断。⑵着
手早期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托教教育,要相信主流文化。⑶鼓励学习活动:
三年级之前,家长不要过度注重学习成绩,主要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儿童初入学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对学习发生兴趣,把学习
变为自觉的行动。⑷促动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发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
对成人的依存到自己独立的过程,二是获得处理对人际关系的水平的过程。使
儿童学会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水平。在此过程中,家长
指导而不包办。⑸警惕不良心理行为:例如,学前期容易出现咬指甲、遗尿症、
拒绝入园,入学后容易出现入学多动症,甚至品行问题,或者儿童精神病性障
碍,一旦发现儿童有这种异常表现,家长首先不能大惊小怪,要找原因(主要
包括:家长;同学;老师),准确引导,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