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 以礼待人 教案.docx
文件大小:24.3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3.81千字
文档摘要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4.2以礼待人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二框《以礼待人》,在承接第一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礼,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也为学习第三框《诚实守信》做好铺垫。本课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从态度、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说明了文明有礼的具体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学情分析:

我国历来重视对中学生礼仪修养的教育,八年级学生对礼仪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践行方面较为薄弱。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

教学目标

1.知道礼貌的重要性或意义,懂得文明有礼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2.全面、多角度认识礼貌的意义,掌握文明有礼的方法,做文明有礼的人。

3.树立文明有礼意识,做文明有礼的人,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

学习重点: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学习难点:文明有礼的意义和做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故事:一个赶路青年向一老人问路:“喂!老头儿,到市政府还有多远?”老人翻了翻眼皮,半天才用拐杖点点地面,没好气地说:“还有500拐杖!”青年笑道:“路只有论里的,哪有论拐杖的?”老人说:“论礼(里),你该叫我一声老大爷。”一句话说得青年人满面通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待人礼为先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的良好品质。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更容易赢得他人的。?

(3)文明有礼促进。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4)文明有礼体现。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和。??

2.做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我们要从做起,从做起,努力做一个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待人礼为先

1.礼是什么?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探究与分享”:P38文明小区大家谈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播放视频:升好祖国第一旗

问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4.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小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有哪些?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