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
课标分析
课标标准中对地球公转的要求是:1.运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2.运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公转。不论是演示地球公转还是用现象说明
地球公转,都是学生来演示和说明。所以本节课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
演示地球的公转中,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现地理现象,理清分析思路,
树立地理分析思维。
教材分析
教材中对地球的公转过程仅仅用一个平面的示意图,对于初一的
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公转过程。所以通过自制教具、学生参与演示
公转过程,让学生理解公转过程,同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发现地球公
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对公转的过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了解非常少,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进而理解太阳
直射、斜射,地球公转特点等问题。学生能够参与到演示过程中,才
能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揭示出公转的原理和现象。
教学目标
4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公转中心、方向、周期和特点。
2.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公转。
3.了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扮演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学生指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
进,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能够准确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
2.学生仔细的演示地球公转过程,观察4个位置(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直射点,探究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情况,进而探究南北半球的季
节,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
3.学生对比演示地轴倾斜不倾斜,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照射情况,
理解地轴倾斜是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到“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明确任何地理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树立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过程的特点——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
2.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尤其是极
昼极夜现象)。
4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4.五带的划分依据及各温度带的典型特征。
【教学难点】
1.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影响。
突破方法:
(1)演示地球公转过程,观察地理现象。
(2)对比学习,对比演示地轴是否倾斜,理解四季的产生原理。
2.通过观察公转过程,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
夜长短情况,理解极昼极夜现象。
突破方法:自制太阳模型并将地球仪进行改进,帮助学生建立空
间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地理现象,引发探究兴趣
学生观看视频“四季更替”,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四季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不断更替。
教师:四季多久更替一次?
学生:一年。
(二)探究学习
1.四季大不同
教师:你知道四季有哪些不同吗?
学生:温度不同:冬天冷,夏天热;
4
教师:气温不同。
学生:植物不同:冬天树木会落叶;
师:为什么落叶?冬天冷。还是气温不同。
学生:动物不同:冬天动物会冬眠;
教师:为什么冬眠?冬季冷。还是气温不同。
学生穿的衣服不同:夏天穿的少,冬天穿的多;
教师:依然是气温不同。
……
(设计意图:从学生能感受到的生活现象开始,从学生自己感兴
趣的问题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亲切、自然、有吸引力,能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四季的这些不同的现象,都是由于气温的不同,而气温的
不同是受什么影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