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尘埃也是光
你是茫茫万物中微不足道的尘埃,独守着自己的舞台;你也是我心中洋洋洒洒的一束光芒,温暖了我的胸怀。
时光寂寥,繁花落尽,散落的秋迎来了冬眠。借着假期,我央着父母外出散心。外面是独属于江南小镇的恬静景色,冬日的严寒也未能驱散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明月挂树梢,古巷清幽。月华照在结了银霜的青砖上,冷莹莹的一片,如星河,似碎玉。临近新年,小镇异常热闹,家家户户花灯通明,屋檐下,灯光灿烂,绵延天际。那一盏盏萤灯,虽不会唱歌,却奏响了生活的乐曲。
漫无目的地行至一处小院,门口悬挂着的两盏精美的花灯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木门半掩,我忍不住轻轻推开,光影下,实木八仙桌旁,是一位制灯老者的忙碌身影。我走近两步,鼻尖传来丝丝缕缕的墨香。
不自觉靠近,只见他用稍细的毛笔,在红纸上点染、勾勒着雏形,笔转成画,挥墨点黛,寥寥几笔,就展现出一幅明月初升,月下竹影婆娑的美好图景。他用剪刀将画沿轮廓小心剪下,放在一旁备用。而后端来一小碗自制浆糊,将其仔细地涂在宣纸上,待涂抹均匀后,用宣纸将框架紧密地包裹住。等待几分钟后,再将剪下的画纸贴在宣纸上。屋内只余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我看得入了迷,等着欣赏最后的成品。
那双粗糙又灵活的大手轻抚做好的花灯,感受着灯内烛火的跃动,似有一种情愫在其间跳动,伴着纸张的独特香气,缠绕着那簇橙红色的灯火。那是老艺人的一腔深情,是他对花灯传承的深沉匠心,更是他执着于古老文化的炽热情怀。
“师傅,这花灯真好看!您做这门手艺多久了呀?”我忍不住凑上前问道。
“我啊?我小时候就开始跟着我的爷爷学做花灯了,我也记不得多少年咯。”他呵呵一笑。“我刚刚看您做这个花灯也耗费了不少时间,这老手艺流传下来一定不容易,可是靠卖花灯也赚不了多少钱吧?”我继续问道。“我们啊,可不是真的为了赚钱,这千年文化的传承,靠的是咱们老手艺人的坚守。逢年过节,也总会有人来买灯、看灯。看他们提着花灯,开开心心地走在街头巷尾,就觉得我这手艺啊,值了!”师傅笑得满脸褶子,咧开嘴,口中还缺了两颗牙,甚是可爱。“但在现代化生活里,漂亮新奇的灯具层出不穷,您就不担心这老手艺失传吗?”他抬眸看我,眼神中是无尽的宽慰与喜悦:“小朋友,你这话落伍了哦!现在啊,爱上这些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特意来观摩,自然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在我们这一辈失传!来来来,看你这么喜欢,这花灯我送你了。”
我欣喜地接过花灯,微小的火焰和烛心“噼啪”的声响,仿佛瞬间叩开了我的心门。我感受到,传统手艺的点点薪火一经燃起,就会点亮一片天空!手提花灯,行走在月色轻柔的小巷,聆听着双脚踩在青石板上的脆响,前行之路被照亮……
我不禁想到,在这广袤的世界里,茫茫人海中,我们中的大多数或许都如尘埃般毫不起眼,在岁月的长河里无声地飘荡。然而,即使渺若尘埃,只要有一丝光亮,也能折射出绚烂的光彩,就如这花灯里的那盏烛火,亦像在平凡生活中闪耀着光辉的老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周围的世界,温暖无数颗心灵。
2.?你是尘埃也是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平凡的生命,他们如同尘埃一般渺小,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时间的洪流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大秦小吏——喜,便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喜的故事,虽历经两千年的沉淀,却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光辉,触动我们的心弦。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推崇法制,以法治国。而小吏喜,便是这庞大法律体系中的一颗微小的螺丝钉。你的日常工作,是与冰冷的法律条文为伴,用简陋的竹简一笔一划地记录下帝国的律令与规章。这份工作枯燥乏味,对准确度和责任心要求极高,因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荣辱、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面对堆积如山的竹简和复杂的文字,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而是充满了热情和敬畏之心。
时间是最公正的见证者,它不会因为个人的卑微而忽视其价值。两千年后,当人们再次翻开那些尘封的简牍,惊喜地发现你所记录的法律条文不仅为研究古代法律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为理解大秦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些文字,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历史的长廊,让后人得以窥见大秦帝国的社会风貌,理解古人的智慧与追求。那些被你记录在竹简上的文字,虽历经两千年,却依然闪耀着光芒。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你如何通过坚守成为不朽的传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我们会发现正是那些被忽略的小人物,用他们的勤奋和坚韧,支撑起了整个社会的架构,推进了历史的进程。虽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吏,你的记录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你的名字也因此被世人铭记:你是喜。云梦睡虎地秦简的主人,比秦始皇大三岁,是千古一帝统治下最普通的一名小吏。秦昭王四十五年,你出生在南郡安陆县,十七岁入傅籍,后历任与刑法有关的低级官吏。你扎根秦国基层,负责法律执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