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二6月份联合考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终生践行“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他认为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后来的哲学家们则警告“当人们沉迷于被观看时,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他人目光的囚徒”,造成自我认知障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和青年人的生活体验,围绕“认识自我”的话题,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需要紧扣“认识自我”的话题,深入思考材料中两位哲学家观点的内涵及其对当下青年的启示。
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和自我省察对人生的重要性,后来的哲学家们则警告人们不要沉迷于被观看,避免成为他人目光的囚徒。两者共同指向“认识自我”这一主题,即要通过自我省察来了解真实的自己,同时不被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左右。特别要注意“联系现实和青年人的生活体验”这一提示,需要将材料中的观点与当下青年的生活实际、成长环境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述。
参考立意:
可以从如何通过自我省察来认识自我、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避免被他人目光束缚、怎样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与担当时代责任等角度立意。
例如:
①坚守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下青年应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和价值观,不盲目迎合他人的期待和社会的潮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真实的自己。
②在自省中成长:青年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通过自我省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③正确对待他人目光:既要认识到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又不能过分依赖或被其束缚要学会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以认识自我为基石,担当时代使命:青年只有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找准自己在时代中的定位,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⑤正视外界目光,于自省中把握自我:外界目光虽可能干扰青年,但也是了解自身社会形象的一扇窗,适度接纳能拓宽认知边界;而自省要避免过度苛责或沉溺过往,需张弛有度,在二者平衡中精准锚定自我。(最佳)
明己以修身,鉴人而致远
三千年前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如黄钟大吕般回响至今。苏格拉底以此为毕生追求,认为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而后世哲人的警示同样振聋发聩:当人们沉迷于被观看时,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他人目光的囚徒。黑塞在《德米安》中写道:“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往前走。”的确,认识自己,既要明己以修身,更需鉴人而致远。
洞烛而幽微,认识自己,才能摆脱他人目光的囚笼,活出生命的厚重。
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言:“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我是智慧的根基,唯有自知,方能明志。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与人辩论,不是为了说服他人,而是通过对话认识自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归隐中找到了精神家园;张桂梅坚守大山,在教育事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或通过对话,或通过选择,或通过行动,最终都挣脱了世俗眼光的束缚。《大学》有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认识自己,智慧明达,登高揽胜,才能擘画蓝图,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
深思而慎取,认识自己,需要反躬自省的勇气与智慧。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省是认识自我的关键,唯有反躬自省才能于柳暗中得遇花明,沉舟侧畔过千帆。王阳明龙场悟道,在绝境中反求诸己,终创心学体系;曾国藩日省其身,在日记中不断修正自我;钱学森放弃优渥条件,在归国奉献中实现科学理想。他们或经历顿悟,或坚持自省,或作出抉择,都展现了认识自我的不懈追求。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正是对苏格拉底“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的最好诠释。因此,唯有不断反思,才能拨开迷雾,避免自我认知的偏差,照见真实的自我。
探赜而索隐,认识自己,更当正确对待他的审视与评介。
史铁生曾言:“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外界的评价应成为参照而非枷锁,正视外界目光,于自省中把握自我。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在诗歌中超越了世俗评判;袁隆平甘坐冷板凳,在科研中坚守初心;谷爱凌面对质疑,在赛场上证明自我。他们或超然物外,或专注事业,或突破偏见,都实现了他人目光与自我认知的辩证统一。探骊得珠,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既要避免沉迷被观看,又要善用他人反馈,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雅斯贝尔斯曾言:“认识自己是所有真正智慧的开始与终结。”在这个“观看”与“被观看”同样容易的时代,我们既要如苏格拉底般持续自省,又要避免成为他人目光的囚徒。让我们明己以修身,鉴人而致远,在认识自我的永恒追求中,书写无愧于心的人生华章。三组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一: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开头:
“知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