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学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国际法在西方文献中曾先后使用过“万国法”“国家间的法”等名称,首次使用“国际法”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格劳秀斯
B、惠顿
C、苏文
D、边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国际法”这一名称是英国法学家边沁首次使用的。边沁在其著作中对国际法相关概念等进行了阐述并使用了该术语。
2.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因拒捕被击毙。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D、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布某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不是代表国家行事,甲国警方已经尽到了职责,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拒捕被击毙,甲国对布某的个人行为没有过错,所以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3.甲国公民在乙国将丙国公民杀死后逃入丁国,现甲、乙、丙三国均向丁国要求将其引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
A、丁国应将其引渡给甲国
B、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乙国
C、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丙国
D、由丁国自己决定将其引渡给哪个国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引渡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在本题中,甲、乙、丙三国都向丁国提出引渡请求,丁国作为被请求引渡国,有权根据本国法律以及各种因素来决定是否引渡以及将被引渡人引渡给哪个国家,所以由丁国自己决定将其引渡给哪个国家。
4.中国人姜某(女)与甲国人惠特尼婚后在甲国定居,后姜某在甲国生下一女。根据我国国籍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如姜某之女出生时未获其他国家国籍,可以获得中国国籍
B、姜某之女一出生就无条件获得中国国籍
C、如姜某之女出生时已获得甲国国籍,她也可以同时获得中国国籍
D、姜某之女出生地在甲国,因而不能获得中国国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本题中姜某为中国公民且在甲国定居,其女出生时未获其他国家国籍,可以获得中国国籍,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5.在我国目前的实践中,当中国参加的条约的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相抵触时()
A、由全国人大确定所应适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
C、在民商事范围内,一般适用条约的规定
D、在一切范围内,都适用条约的规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中国参加的条约的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相抵触时,在民商事范围内,一般适用条约的规定。在其他范围,通常还是适用国内法规定。
6.传统国际法上,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中,现代国际法允许采用的有()
A、反报
B、平时封锁
C、干涉
D、武力进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反报是指一国对于他国的不礼貌、不友好但不违法的行为,采取相同或相似的不礼貌、不友好但不违法的行为予以回报。在现代国际法中,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采用反报这种方式的。平时封锁是指在和平时期一国对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进行封锁,禁止有关船只的出入。现代国际法不允许任意的平时封锁。干涉是指第三方擅自或片面介入其他国家间的争端,并强迫按照干涉国的方式解决争端。现代国际法禁止干涉他国内政。武力进攻是明显违反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行为,是被禁止的。所以本题选A。
7.最早提出中央集权国家主权学说的是()
A、孟德斯鸠
B、格劳秀斯
C、博丹
D、卢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博丹是最早提出中央集权国家主权学说的人。他在16世纪提出了主权理论,强调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对近代国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主要贡献在于社会契约论等思想;孟德斯鸠以三权分立学说著称;格劳秀斯是国际法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思想领域与主权学说的开创性提出关联不大。
8.受庇护的外国人的地位
A、低于普通外国人
B、与本国公民相同
C、优于本国公民
D、与普通外国人相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受庇护的外国人在所在国的地位与普通外国人相同。他们享有一定的合法权益,但不享有与本国公民完全相同的权利。庇护国给予受庇护者庇护,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等原因,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安全等,但不会给予其高于普通外国人的特殊地位。受庇护外国人的地位设定是基于国际通行规则和一般原则,旨在维护国际关系中的公平与合理秩序,在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