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焊工测试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
A、安全帽
B、手套
C、口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进入施工现场,安全帽能有效保护头部免受物体打击伤害,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本且关键的防护用品,所以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而手套和口罩并非进入施工现场强制必须正确佩戴的基本安全防护用品。
2.珠光体耐热钢既有高温性能又有长期的(),一般在500~600℃温度范围使用。
A、强度
B、硬性
C、组织稳定性
D、塑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珠光体耐热钢在500~600℃温度范围使用,需要有长期的组织稳定性,以保证其性能的稳定。硬性、强度、塑性并非该温度范围使用时珠光体耐热钢特别强调的关键性能,而组织稳定性对于其在该温度下长期可靠工作至关重要。
3.Q235-B其中B表示什么意思()。
A、质量等级
B、沸腾钢
C、抗拉强度
D、屈服强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Q235钢分为A、B、C、D四级,B表示质量等级。质量等级不同,对钢材的冲击韧性等性能要求不同,B级钢的冲击韧性要求比A级钢高。
4.交流焊机的型号表示是:()
A、AX
B、BX
C、ZXG
D、ZX
正确答案:B
5.对接接头进行强度计算时,()焊缝的余高。
A、不需考虑
B、精确计算时要考虑
C、该考虑
D、载荷大时要考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接接头进行强度计算时,焊缝余高会使接头处形成应力集中,对强度不利,但在强度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焊缝余高对接头强度的影响,主要考虑焊缝的有效承载截面积等因素。
6.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明确申请人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所申请考核作业项目的需要,经过(),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
A、作技能培训
B、技术培训合格
C、安全教育
D、安全教育和培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明确申请人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所申请考核作业项目的需要,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所以答案选D。
7.焊缝符号标注原则是:焊缝长度方向的尺寸标注在基本符号的()。
A、左侧
B、侧
C、下侧
D、右侧
正确答案:D
8.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间是()。
A、450~850℃
B、250~450℃
C、850~1100℃
D、950~10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区间内,若焊接接头在该温度范围停留时间较长,会在晶界处析出碳化铬,导致晶界附近的铬含量降低,形成贫铬区,从而降低了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易产生晶间腐蚀。
9.乙炔瓶使用时必须垂直固定放置,并距明火应大于()。
A、5m
B、8m
C、10m
D、15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乙炔瓶使用时必须垂直固定放置,以防止丙酮流出造成危险。距明火大于10m是为了避免乙炔瓶受热,引发燃烧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10.在起吊工件过程中,()边吊边焊的工作方法。
A、允许
B、一般不采用,必要时允许
C、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起吊工件过程中,边吊边焊可能会因为焊接产生的热量影响吊具的性能,同时起吊过程中的晃动也会影响焊接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是禁止这种工作方法的。
11.对于高强钢的多层焊,层间温度应()预热温度,否则,同样会产生裂纹。
A、略低于
B、等于
C、低于
D、不高于
正确答案:C
12.为防止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时发生触电事故,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是()。
A、帆布工作服
B、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C、电焊手套
D、穿好绝缘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是防止人体接触漏电设备金属外壳时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安全措施。当设备外壳漏电时,保护接地可将电流引入大地,降低外壳电压;保护接零则是将外壳与零线相连,使漏电电流通过零线形成回路,促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从而保障人员安全。而穿好绝缘鞋、电焊手套、帆布工作服主要是在特定作业场景下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并非防止触电事故的主要安全措施。
13.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主要问题是焊缝及热影响区在敏化温度()区域产生。
A、350-450℃
B、150-250℃
C、450-850℃
D、250-35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晶间腐蚀是指沿晶界进行的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敏化温度范围(450-850℃)内,晶界处的碳会与铬结合形成碳化铬,导致晶界附近的铬含量降低,从而使晶界区域失去耐腐蚀能力,产生晶间腐蚀,所以主要问题是焊缝及热影响区在敏化温度450-850℃区域产生。
14.在焊条的强度确定后,对于结构复杂,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