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经济环境
第二节法律环境
第三节金融市场环境
第三章
财务管理环境
一、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计划经济体制表明一国的经济是以计划为基础和主体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基础和主体进行运作的。
1.公司理财主体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
市场经济体制:公司
2.公司理财目标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公司理财手段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财务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
第一节经济环境
二、经济周期
复苏
繁荣
衰退
萧条
1.增加厂房设备
2.实行长期租赁
3.建立存货
4.引进新产品
5.增加劳动力
1.扩充厂房设备
2.继续建立存货
3.提高价格
4.开展营销规划
5.增加劳动力
1.停止扩张
2.出售多余设备
3.停产不利产品
4.停止长期采购
5.削减存货
6.停止雇员
1.建立投资标准
2.保持市场份额
3.缩减管理费用
4.放弃次要利益
5.削减存货
6.裁减雇员
三、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外汇政策、外贸政策、计划体制、价格政策、投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
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1)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
(2)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3)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的筹资困难。
(4)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
(5)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难度;
五、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竞争越激烈,财务管理的压力越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范内进行的。法律既约束企业的非法经济行为,也为企业从事各种合法经济活动提供保护。
法律环境的影响范围: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
第二节法律环境
影响财务管理内容的相关法律法规:
(1)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等。
(2)影响企业投资的各种法规主要有:证券交易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3)影响企业收益分配的各种法规主要有:税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企业财务通则》(2006.12.4发布,2007.1.1开始执行)的框架结构
第三章资金筹集
第四章资产营运
第五章成本控制
第六章收益分配
第七章重组清算
第八章信息管理
第九章财务监督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一、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某种形式融通资金达成交易的场所。
1.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筹资者、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
2.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货币资金(使用权)
3.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或称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供需双方进行交易时所使用的信用工具。
4.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交易所方式、柜台交易方式和中介方式等。
第三节金融市场环境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交割的时间分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1.融通资金功能
2.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分散和转移投资风险的功能
4.信号传递功能
四、金融工具的特征
金融工具通常是已经标准化了的、在金融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和交易的金融资产,即具体的金融产品。
1.流动性
金融工具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地、不受损失地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2.风险性
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有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
流动性越强,收益越差;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五、金融机构
1.银行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
(2)商业银行
(3)政策性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
(2)证券机构
(3)信托投资公司
(4)财务公司
(5)金融租赁公司
(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六、利率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利息和本金之比。
(二)利率的分类
(1)按照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债权人取得的报酬情况: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3)按照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4)按照利率是否根据市场规律自由变动:市场利率和官方利率
(三)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1.基本因素:资金供给与需求
2.具体因素
(1)平均资金利润率
(2)经济周期
(3)通货膨胀
(4)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四)利率的构成
利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