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青少年国防教育路径初探
摘要:青少年学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人群,国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学校是青少年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整体上有规划,课程上有体现,细节上有行动。积极建构国防教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提高学校国防教育水平,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青少年学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人群,国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每一个青少年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长大后才能成为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校,更应担负起国防教育的重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嵌入国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国防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渗透国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国防知识,认识国防问题,提升对于国防教育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整体规划,创新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资源,创造国防教育途径,切实提升国防教育教学效果。
一、遵循三个基本思想
(一)遵循国防教育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纵观当今世界局势,着眼民族复兴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充分认识到有国家才有个人,国防强大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学校必须把国防教育思想根植到育人的全过程,培养心中有国防、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借助国防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鸿鹄之志;通过国防教育,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我军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遵循国防教育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要遵循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特点,研究国防教育的策略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巧妙渗透、有机融合、不断补充,做到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活动多样。同时在日常活动评比评价中加入国防教育占比,从而引导师生重视国防教育,明白国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遵循国防教育与学生习惯养成相结合
立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基本策略,把国防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贯穿于日常教育全过程。制订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纳入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涵盖穿着、发型、言行、作息、起居等诸多方面,强调日常养成,知行合一。通过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常规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
二、探索四个基本路径
在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机制,构建国防教育培养大格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青少年国防教育多元化育人的方法路径。
(一)从无到有,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基本制度
要想做好国防教育,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国防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成立学校国防教育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国防专题研究相关工作,按照规定开展国防教育。
(二)从散到合,构建融合国防教育的学校课程网络
积极建设学校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将国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整合优化,实现课程主体化、活动化、生本化。多元融合的国防教育课程实现了全学科渗透,与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走向了五育融合。开辟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全新路径,使国防教育落实到日常细节之中,家、校、社的共同参与,多种资源得到统筹,构建起国防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涵养了青少年的国防人格,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从内到外,构建三方联动一体化国防教育体系
家校社协同,同频共振,三方联动,共同构建一体化国防教育体系,实现合力育人。首先突出学校主体地位,确保国防教育的内容有规划、进教室、进活动。其次,积极挖掘社会可利用资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学校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请进来”,通过邀请英雄人物、先进典型来校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不断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英雄的意识。最后,发挥家庭在国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开展学校、班级、家庭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把国防教育与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搭建国防教育平台,实现国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由少到多,形成国防教育新合力
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配备专职国防教育课教师是不现实的,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让有意愿、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兼职,通过对其加强国防教育知识培训,使其担负起学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部分任务。其次是外聘社会人员到校兼职担任国防教育宣讲员。比如聘请有经验的退役军人,聘请武装部现役军人,提升国防教育课的专业水准。这样内外结合,由少到多,形成国防教育新合力,为学校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由点到面,营造国防教育新氛围
首先利用校内宣传栏、墙报、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