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现场运营管理方案
运营组织架构设置
组织层级分类
岗位或小组名称
核心职责说明
组织配置与联动机制
①决策指挥层
展会运营总指挥部
①全面统筹展会现场各类事务运行调度;
②实时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与外部对接;
③审批各类关键调度与资源调用;
①由主办单位代表+项目经理组成;
②每日召开1次例会;
③设总指挥1名、执行副指挥2名。
②职能统筹层
六大职能保障小组
①策划协调组:负责流程统筹、嘉宾调度、议程审核;
②安保应急组:负责安全秩序维护、突发应对;
③技术支持组:负责灯光音响视频系统运维;
④观众服务组:负责问询、导览、投诉处理;
⑤媒体宣传组:负责直播、采访对接、素材发布;
⑥后勤保障组:负责保洁、交通、物资调配等。
①各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
②配备不低于3名专业人员;
③每日需向指挥部提交工作小结。
③执行支撑层
执行单元与外协协作单位
①各类岗位如安检员、引导员、舞台操作员、广播主持、保洁人员、餐饮调配等;
②具体执行现场任务指令与服务动作;
③按功能模块归属职能小组管理。
①所有岗位均设岗位责任人;
②岗位排班前置审批机制;
③遇突发情况由“岗位→组长→指挥”逐级上报处理。
④管理平台层
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系统)
①统一集成人员调度、任务派发、应急响应、物资监管、数据回传等模块;
②连接监控、广播、LED大屏等关键硬件终端;
③实时展示全场运行状态与预警信息。
①由IT专员24小时值守后台;
②平台具备权限分级、日志留存功能;
③异常行为自动触发联动推送机制。
展区岗位设置与人员分布
区域分类
核心功能区名称
设置岗位类型
配置标准与岗位职责说明
①主展览区
标准展位与特装展位区域
①巡展引导岗
②秩序维护岗
③咨询协调岗
①每500㎡设1名巡展岗;
②特装区域增配1名安全巡视岗;
③观众高峰段巡岗频次不低于每30分钟1次。
②主入口通道区
安检及观众入场动线区
①安检岗
②扫码引导岗
③排队疏导岗
①每组闸机配1名扫码员;
②入口通道每10米设1名疏导岗;
③每班次设1名主管负责现场调度与突发响应。
③贵宾接待区
嘉宾签到/贵宾休息区域
①贵宾引导岗
②资料发放岗
③接待协调岗
①每10位嘉宾配1名引导专员;
②资料桌每桌配2人值守;
③设主管岗统筹调度礼仪人员与问询协调。
④舞台活动区
开幕式及现场演艺空间区
①舞台技术岗
②节目协调岗
③观众管控岗
①每场节目配1名对接人+1名技术负责人;
②舞台正面每10米配1名秩序员;
③活动期间设预警岗监测人流密度。
⑤观众服务区
咨询、休息、饮水、互动区
①观众咨询岗
②物资发放岗
③互动组织岗
①每2000㎡设1个问询点,配2人全天值守;
②奖品发放处配志愿者+安保岗双岗值守;
③每日互动岗编组轮值。
⑥后勤保障区
保洁、物资调度、仓储区域
①保洁员岗
②物资配送岗
③后场调配岗
①每1000㎡配保洁员2人;
⑦数字监控区
指挥中心+热力图监控区
①系统运维岗
②预警监控岗
③信息上传岗
①安排IT技术专员1名全程值守;
②热力图监控每15分钟更新;
③异常情况联动主控中心第一时间推送通报。
工作制度与调度机制
制度类型分类
制度内容模块
实施要点说明
控制标准与落实机制
①岗位工作制度
岗位职责与考勤管理制度
①所有人员实行“上岗签字、在岗定位、下岗交接”三段式流程;
②每日签到、巡视、交接三张表统一归档管理
①考勤打卡采用电子签到系统+人工巡岗机制双重保障;
②缺岗记录当日上报运营指挥部核实
②巡查检查制度
工作巡查与质量抽查机制
①指挥中心每日组织4轮全场巡查,抽查各岗位在岗状态、服务态度、操作标准;
②各区域主管每日检查台账、现场服务反馈记录;
③每日进行岗位评分与问题通报。
①巡查周期固定为每2小时1轮;
③调度指令制度
工作调度与指令执行机制
①所有调度执行须通过“主控调度平台+对讲终端”发布指令;
②各职能组设调度联络员1名,专职负责接收/反馈调度指令;
③每一指令对应“接收时间+反馈时间+处理结果”全过程登记。
①重要任务实行调度记录单管理;
②紧急调度响应时间≤5分钟;
③系统自动生成调度日志供复盘查验。
④信息反馈制度
问题上报与信息闭环机制
①建立“现场问题平台记录组内处理指挥确认结果归档”五步闭环;
②每日设置专人负责收集反馈数据(投诉、建议、事件记录);
③重大情况同步通过广播及LED进行信息通报。
①问题反馈处理时限分为一般≤30分钟、紧急≤10分钟;
②所有处理过程留存照片/语音/记录文字等佐证资料。
现场运行流程安排
阶段分类
流程环节名称
核心任务内容
执行要点与节点控制机制
①展前准备阶段
场地移交与安全检查
①场地交接前进行整体清洁与结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