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过冷奥氏体转变.ppt
文件大小:18.41 M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6.54千字
文档摘要

A、Cr的影响增加转变的孕育期,使P转变部分和B转变部分分离,即P部分移向高温区,而B部分移向低温区,另外,对B转变的推迟作用大于对P转变的推迟作用。B、Ni和Mn的影响Ni对C曲线的形状无影响,使整个曲线略向右下方移动,降低Ms点。Mn对高碳钢的C曲线的影响基本上与Ni相似,但推迟转变的作用大于Ni。Mn对转变终了线的推迟作用更显著,即降低了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速度。第31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Mo和W的影响Mo对P转变有显著的推迟作用,对B转变的影响较小,随Mo%的增加,P部分与B部分会分离,Mo降低Ms点。W的作用与Mo基本上是相似的,只是推迟B转变的作用比Mo要小,若要达到与Mo相同的程度,W的含量应高于Mo的一倍。D、B(硼)的影响B对C曲线有特殊的影响,含微量的B(0.002~0.005%)就足以使F的析出和P转变显著推迟。B原子吸附在A晶界上,降低了晶界的界面能,从而降低了先共析F和P的成核率。如果B原子向A晶内扩散,使晶界上吸附的数量减少,将使B的作用明显下降。E、Co的影响对C曲线的形状无影响,随Co%增加C曲线左移,Ms升高。第32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A晶粒愈细小,等温转变的孕育期愈短,加速过冷A向P的转变,对B转变有相同的作用,但不如对P的作用大,相反A晶粒粗大将C曲线右移。3、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原始组织越细,越容易得到均匀的A,奥氏体成分越均匀,新相形核和长大过程所需的扩散时间就越长,使等温转变曲线右移,Ms降低。当原始组织相同时,提高A化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将促进碳化物溶解,也会使C曲线右移。4,塑性变形的影响无论高温和低温塑性变形,均加速过冷A的转变。原因:未经变形的A向P转变时仅在晶界形核,而变形后,过冷A在等温转变时,可出现晶内形核。第34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TTT图反映的是过冷A等温转变的规律,可以用来指导热处理工艺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热处理中,很多热处理工艺都是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进行的,如淬火、正火、退火等。虽然可以利用TTT图来分析连续冷却时过冷A的转变过程,但这种分析只能是粗略的估计,有时甚至可以得出错误的结果。实际上在连续冷却时,过冷A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发生转变的,所以人们很早就开始对过冷A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转变形为,并试图用图形的方式来描述这一过程。连续冷却转变图通常称为CCT图(ContinuousCoolingTransformation)

5.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第35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CT图的建立测定CCT图一般说来是比较复杂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热分析、金相、硬度和膨胀法等多种方法一同测定某种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第36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动力学图的基本形式见图,该图的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采用对数坐标。第37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5第38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图内有各种产物存在的区域和各种速度的冷却曲线。冷却曲线终端的小圆圈内数字为转变产物的硬度值,可为洛氏硬度或维氏硬度。冷却曲线与转变终了线交点处的数字为该产物所占的百分数。???马氏体转变开始线与等温转变动力学图不同,MS不再为水平线,而是向右下侧倾斜,这是由于P与B的转化,使A得到富化而使MS降低的缘故。根据各冷却曲线通过的区域及其与转变终了线交点处的数字,就可断定在该冷速下冷却可得到的转变产物及其所占的百分数。连续转变动力学图与奥氏体化条件(温度、时间)有关,与奥氏体晶粒度有关,原因同等温转变相似。不同的冷却速度可得到不同产物,此图也叫CCT图(即ContinuousCoolingTransformation)。第39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连续冷却转变图的特点及其与等温转变图的关系1、共析碳钢和过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只有高温区的P转变和低温区的M转变,而无中温区的B转变,亚共析碳钢可以有B转变。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有先共析相F和Cem析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