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船体防腐支架式铝合金牺牲阳极的工作原理.docx
文件大小:12.2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船体防腐支架式铝合金牺牲阳极的工作原理

一、电化学牺牲保护的核心机制

电偶腐蚀原理的逆向应用:铝合金阳极(电极电位约-1.05~-1.15VSCE,如Al-Zn-In系合金)与船体钢材(电极电位约-0.03VSCE)在海水中形成电偶对。由于阳极电位更负,成为腐蚀电池的阳极,优先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反应:Al-3e?→Al3?(释放电子)阴极反应:O?+2H?O+4e?→4OH?(船体钢材表面被保护,抑制腐蚀)。

电子迁移与电流输出:海水中的氯离子(Cl?)等电解质加速电子传导,铝合金阳极持续溶解并向船体输送保护电流。通过控制阳极与船体的电位差(需达到≥0.85V的保护电位),使船体金属表面形成阴极极化层,阻止氧化反应发生。

二、支架式结构的功能性设计

机械固定与电气连接的双重作用支架材料:采用绝缘耐腐蚀的FRP(玻璃钢)或钛合金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船体水线以下区域(如船底、艉部),确保:

电气上:阳极与船体金属直接导通(支架与船体接触点需导电);机械上:抵抗海浪冲击、船舶振动,避免阳极脱落(如采用“L型”或“U型”支架包裹阳极)。

布局优化与保护均匀性:阵列式安装:根据船体线型分段布置阳极(如每10~15米一组),支架高度通常距船体表面10~15cm,避免阳极电流被船体结构屏蔽(如船底龙骨两侧对称安装)。

可更换设计:支架预留螺栓孔,阳极消耗至原重量的30%~50%时可直接拆卸更换,无需船体坞修(如模块化支架系统)。

三、海水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抗氯离子腐蚀与生物附着

海水中高浓度Cl?(约19g/L)本会加速金属腐蚀,但铝合金阳极通过以下机制维持性能:In、Zn等元素抑制Cl?引起的阳极钝化,确保持续放电;

支架表面可涂覆防污漆(如含氧化亚铜涂层),减少藤壶、海藻等生物附着对电流输出的阻碍。

动态环境下的保护稳定性

船舶航行时的水流冲刷会加速阳极溶解,但铝合金阳极的均匀溶解特性(而非锌阳极的局部瘤状溶解)可保证电流输出稳定性。例如:在航速10节时,Al-Zn-In合金阳极的电流波动≤5%,而锌阳极波动可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