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第一
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
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
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
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1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
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
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多读。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
(3)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一)、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1、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讲一讲每个其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
的问题。
4、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
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
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
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
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
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
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
3
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检查朗读:
(1)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评读,再指读。
(3)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
课文,其字加点)
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
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
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
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
像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是我国古
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地学习。
4
(2)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
的意思。
子(你)是(这,此)务(追求)悲(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