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章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文件大小:922.9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6.44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理解月亮的自然属性: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日地月位置关系及其对地球昼夜、潮汐等现象的影响。

⑵掌握人造月亮的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如俄罗斯“旗帜”计划、贵州人造月亮项目),明确人造月亮的反射镜原理、轨道设计及潜在应用场景。

⑶分析人造月亮的争议焦点:从光污染、生态干扰、天文观测、能源成本等角度,归纳支持与反对人造月亮的核心论据。

2.思想方法目标

⑴辩证思维训练:通过正反方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技术可行性、生态可持续性、社会需求等多维度权衡人造月亮的利弊。

⑵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模拟实验(如利用地球仪、台灯演示反射路径)和方案设计(如人造月亮可行性报告),提升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跨学科整合能力:结合物理(光学反射、轨道力学)、生物(生物节律、生态系统)、经济(成本效益分析)等学科知识,构建综合分析框架。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综合思维:通过对比自然月亮与人造月亮的差异(如光照强度、覆盖范围、运行规律),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时空演变。

⑵人地协调观:探讨人造月亮对生态环境(如生物节律、天文观测)和人类活动(如能源消耗、城市规划)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⑶区域认知:结合高纬度地区(如俄罗斯、北欧)与中低纬度地区(如中国贵州)的地理特征,分析人造月亮的区域适用性。

⑷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模拟辩论等活动,提升信息搜集、逻辑推理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⑴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月相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⑵学业质量水平: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人造月亮的技术原理与潜在影响,从多角度评估其可行性与争议性,提出合理的决策建议。

2.教材内容分析

⑴核心内容:

①月亮:月相变化规律、日地月位置关系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昼夜照明)。

②人造月亮的试验:俄罗斯“旗帜”计划、中国贵州人造月亮项目等案例,技术原理与试验现状。

③对人造月亮的反对:光污染、生态干扰、天文观测影响、能源成本等争议焦点。

⑵知识逻辑:从自然地理现象(月亮)切入,过渡到人类技术创新(人造月亮),最终落脚于人地关系的辩证思考,体现“现象—原理—应用—反思”的探究路径。

3.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

①月相变化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人造月亮的技术原理与典型案例分析。

③人造月亮的利弊权衡与跨学科分析方法。

⑵难点:

①理解人造月亮对生物节律、天文观测等复杂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结合具体研究案例)。

②从技术、经济、伦理等多角度构建综合评估框架,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月相变化等基础知识,对天体运动原理有一定理解,但对人造月亮这类前沿科技的系统认知不足,需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能力特点: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但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整合能力仍需提升。教学中需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思维碰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认知倾向:对科技热点(如航天技术、新能源)兴趣浓厚,但对生态保护、天文观测等“隐性影响”关注度较低,需通过数据、案例与情境创设增强代入感。

学习需求:期望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如能源节约、城市照明),需设计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的任务(如可行性报告、政策建议)满足其需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3分钟)

教师活动:

视频导入:播放贵州盘州市“人造月亮”项目视频(直径40米LED球形装置,年省电12亿度),展示其照明效果与技术参数。

提问引导:“这是真正的‘人造月亮’吗?它与自然月亮有何本质区别?人类为何要创造人造月亮?”

学生活动:

观察视频,记录关键信息(如亮度、覆盖范围、能源节约数据)。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夜间照明需求与能源消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与现实案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技术实现”与“需求驱动”双重视角切入主题,为后续探究铺垫。

2.问题导学(5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发放《问题研究任务单》,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1-3,标注核心观点与疑问。

引导思考:

“自然月亮如何影响地球?”(月相、潮汐、生物节律)

“人造月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试验案例?”

“为何有人反对人造月亮?争议焦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教材,圈画关键词(如“反射镜”“轨道高度”“光污染”)。

小组讨论,整理共性问题(如“人造月亮如何控制亮度?”“是否会影响天文观测?”)。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