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受害者?——导游生存现状分析
荐
558
严春媚原创|2010/3/420:11|投票
关键字:旅游
调查方式:主要是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对象包括专兼职导游,主要通过网络、短
信、熟人等邀请受访对象。
调查背景——直击导游生存现状
物质方面
1.收入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
导游职业随时面临着季节性失业、隐性失业和长期失业的威胁,缺乏稳定性。旅
行社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和导游供给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导游人员待遇的三
无化,即无基本工资、无基本福利、无明确规定的劳动报酬。导游不但没有任何
收入保障,还必须向旅行社交纳人头费、承担地接费用才能够带到团,使导游面
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2.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
导游工作是旅游业中重要一环,是一项高智力、高体力、高奉献的复杂劳动。导
游的工作通常要进行长距离的旅行,工作现场通常又都在野外,相对于其他人群
而言,各种安全隐患较多。
附例:
请大家来看看一个标团导游的工作流程:接受任务→研究接待文件→准备接团资
料→领取备用资金或票据→核实抵离时间→了解所住饭店、用餐情况→准备所要
参观景点的资料→联系接团驾驶员→欢迎团队→进行介绍讲解→分配游客住房
→落实行李件数→组织参观活动→购买入场票据→进行景点导游讲解→途中导
游→回答游客疑问→下一个景点→组织用餐→下一个景点→注意游客走失→协
助客人安排购物、娱乐活动→预定叫早服务→开始第二天行程→流程结束的总结
→清点行李、清点人数→清点机、车票→准时将客人送至机场、车站或码头→组
织告别仪式→回公司交清票据,汇报情况,领取报酬。
这里只列举了一个极简单的两天流程,许多团队流程远比这个复杂,其间出现任
何一种情况,工作流程就会打乱,导游工作的复杂程度就会成倍地增加。每次意
外情况的出现,都是对导游人员工作的挑战,且每次事情的发生往往都不会只出
现一个难题,通常是几个难题一起出现,导游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所以请我们
的社会、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旅游者多给导游队伍和导游人员一些关爱,他们的
付出远远比你们心目中所想像的要多得多!
3.社会地位低,得不到公众的认可。
导游行业可以划归为服务行业,导游作为游客的服务人员,相对来说义务多于权
利。据《中国青年报》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末,导游的社会地位被公认排在第
9位;而10年以后,这一位次下降到59位。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游客在难以实
现其较高的旅游期望值时,往往会将其失望情绪转为对导游的抵触情绪,稍有不
满,就对导游进行刁难投诉,导游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如今说起导游人们
就会联想到回扣、宰客等负面话题,使得社会对导游的认可度、信任度大大降低,
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4.组织松散,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导游职业的特殊性,导游绝大分时间面对的都是游客,与其他导游共处的机
会甚少,同行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形成强而有力的同业组织,出现问题或遭到压
迫往往也只能独自面对。在现实中,由于相关行业规范的缺失,导游人员合法权
益得不到尊重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无偿加班、非导游人员从事导游工作、旅游淡
季隐性失业、缺乏基本的医疗和保险、遭受某些游客的人身侮辱等等,面对这些
情况,导游人员往往缺乏话语权和必要的维权渠道。而且,在竞争压力下,导游
人员也无法维权,一些主张自己权益、维护自身人格、抵制不良做法的导游,往
往会遭到旅行社或是接待单位的封杀。
5.晋升机制不合理,发展前景欠佳。
有业内人士分析,会计师、律师、主持人、教师、厨师等行业的晋级制度日趋完
善,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因为其晋级制度与受社会承认程度、收入水平密切相
关。而调查显示,导游不管是中级还是高级,在旅行社都难以获得相应的工资报
酬,这样的晋级制度,当然难以得到广大导游的认同。一些优秀的导游在职业生
涯上无疑会遇到瓶颈,从而选择转行。
精神方面
6.巨大的精神压力。
由于导游是代表旅行社与游客接触的,零负团费等不正常操作导致的游客与旅行
社之间的矛盾,往往集中在导游身上,使得导游在工作中面临着大量的人际冲突,
常常被游客围攻。这些都导致了导游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
7.缺乏归属感。
导游作为服务类工作人员,情感的付出往往是超额的,在企业内部如果得不到关
心、尊重以及精神激励等积极情感的弥补,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厌
弃等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导游就会失去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甚至导
致职业道德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