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pptx
文件大小:7.41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5.89千字
文档摘要

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第三节海陆的变迁七年级上初中地理第三章陆地与海洋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变化运动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习目标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课程导入科学家多次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经历了多次变化。?在1951年测量的高度是8848.2米,?2020年经过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被正式确定为8848.86米。喜马拉雅山地区怎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在“长高”?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沧海桑田知识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东汉桓帝时,麻姑应王方平之约,降于蔡经家,能掷米成珠,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沧海桑田”的典故就来自麻姑说的“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话。桑田指农田。沧海桑田是指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海陆变迁的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陆地上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这反映了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什么?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海底为什么会出现河道和森林?这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地区?海陆变迁的原因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有1/4土地低于海平面。自13世纪以来,荷兰人围海造陆。全国围海造陆面积达5000多平方千米。荷兰人使海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原因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荷兰人围海造陆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海陆变迁的原因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海洋→陆地地壳运动海底有古河道和古森林遗迹该海域海底原来是陆地陆地→海洋海平面升高海洋→陆地人类活动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主要原因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海陆变迁的实例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壳运动)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图瓦卢位于中太平洋南部,由九个环形小珊瑚岛群组成,陆地面积26平方千米。这个太平洋岛国陆地最高点不超过海平面5米,面临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危险。海陆变迁的实例(海平面上升)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我国香港地狭人稠、寸土寸金。香港国际机场选址在赤鱲角,从1989年开始规划建设,1995年6月完成机场的开山及填海工程,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填海造陆)海陆变迁的实例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知识点2大陆漂移说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也发现这一奇特现象。他结合自己的考察研究,提出了一个大陆漂移的假设。魏格纳查阅大量资料,多次实地考察,1912年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大胆推测科学论证创立假说提出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漂移说内容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过程中,大西洋有什么变化?过程中,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远变大将描图纸覆盖在地图上,描绘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将描好的轮廓剪下来,试着拼合在一起,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以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及古老地层的吻合,好比撕破了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爬行动物不会飞,也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在大西洋两岸发现相同的爬行类动物化石,说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可能是一块大陆。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远古时期,南极洲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漂移,这些地区逐渐移到了现在的位置,古代的植物被深埋在地下,形成了煤炭。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