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
1.覆盖的定义
A、下颌前伸时,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运动的距离
B、正中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的关系
C、前伸牙合位时,下前牙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
D、正中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E、正中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E
2.有关颈部体表标志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甲状软骨上缘为颈总动脉分叉处
B、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为颈丛麻醉穿刺点
C、舌骨高度是颈外动脉结扎的常用部位
D、颈部正中自上而下可触及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等
E、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为常规气管切开部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不是常规气管切开部位,常规气管切开部位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舌骨高度是颈外动脉结扎的常用部位;甲状软骨上缘为颈总动脉分叉处;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为颈丛麻醉穿刺点;颈部正中自上而下可触及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等描述均正确。
3.同时麻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穿刺部位是
A、下颌神经沟
B、下颌舌骨沟
C、下颌隆突
D、下颌孔
E、下颌小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下颌隆突位于下颌骨升支前缘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在下颌隆突处可以同时麻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下颌孔是下牙槽神经进入下颌管的入口;下颌神经沟位于下颌支内侧面中央稍偏后上方;下颌舌骨沟在下颌骨内面,内斜线之下;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均不符合同时麻醉这三条神经的穿刺部位要求。
4.腭帆提肌
A、作用为紧张腭帆,开大咽鼓管
B、使软腭上提,咽侧壁向内运动
C、下降腭帆,紧缩咽门
D、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使两侧咽腭弓接近
E、提腭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腭帆提肌主要作用是使软腭上提,咽侧壁向内运动。A选项紧张腭帆、开大咽鼓管是腭帆张肌的作用;C选项下降腭帆、紧缩咽门是腭咽肌的作用;D选项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使两侧咽腭弓接近是茎突咽肌的作用;E选项提腭垂主要是腭垂肌的作用。
5.面神经颞支一般在颞浅动脉前约
A、1cm
B、2cm
C、3cm
D、4cm
E、5c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面神经颞支一般在颞浅动脉前约1cm,这是面神经颞支的一个重要解剖位置关系,在面部手术等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该神经。
6.前牙髓腔特点是
A、根管口多呈喇叭型
B、根尖分歧多
C、髓室与根管分界不明显
D、根管壁较薄
E、根管小而圆
正确答案:C
7.颞下颌关节关节窝内侧
A、关节结节
B、蝶骨嵴
C、以薄骨板和颅中窝相隔
D、颧弓的后续部分
E、鳞鼓裂
正确答案:B
8.关于腭大孔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距硬刷后缘约0.5cm处
B、有膀前神经和血管通过
C、位于厨侧牙槽嵴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
D、由上倾骨牙槽突与腰骨水平部共同构成
E、是翼腭管的下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是翼腭管的下口,有腭前神经和血管通过。而位于腭侧牙槽嵴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的是腭小凹。
9.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形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C、上颌第二前磨牙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颈部少有凹陷
E、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上颌第一前磨牙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上颌第二前磨牙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近,这是两者在形态上的一个区别,所以选项C描述错误。选项A,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是正确的形态区别;选项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也是其与第一前磨牙形态的不同之处;选项D,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颈部少有凹陷,符合其形态特点;选项E,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也是正确的形态区别。
10.上颌第二磨牙最小的牙尖是
A、近中颊尖
B、远中舌尖
C、远中尖
D、远中颊尖
E、近中舌尖
正确答案:B
11.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下颌第二乳磨牙根分叉大,根干长
B、下颌第二乳磨牙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C、第二乳磨牙的体积较同颌第一恒磨牙的体积小
D、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
E、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小,色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下颌第二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比下颌第二乳磨牙大,其牙根多为两根,根干较长,根分叉小。所以选项A描述错误。
12.含有味蕾的舌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B+C+D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丝状乳头不含有味蕾,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均含有味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