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漏出液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为主
B、清晰透明
C、多能自凝
D、大量蛋白
E、炎性积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漏出液通常清晰透明,而炎性积液多为渗出液,较为浑浊。漏出液蛋白质含量低,一般不会有大量蛋白。漏出液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而非中性粒细胞为主。漏出液不易自凝,渗出液多能自凝。
2.MCV,MCH和MCHC均正常,可能是
A、铁粒幼性贫血
B、地中海性贫血
C、尿毒症
D、再生碍碍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时,MCV、MCH和MCHC通常均正常。铁粒幼性贫血可出现低色素性贫血,MCV、MCH减低,MCHC减低;地中海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减低,MCHC减低;尿毒症可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也可伴有其他异常导致MCV等改变;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减低,MCHC减低。
3.AsedimentwithmoderatehematuriaandRBCcastsmostlikelyresultsfrom:
A、Chronicpyelonephritis
B、Nephroticsyndrome
C、Acuteglomerulonephritis
D、Lowerurinarytractobstruction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出现红细胞管型。慢性肾盂肾炎主要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一般无红细胞管型;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下尿路梗阻主要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红细胞管型及中度血尿伴有红细胞管型的表现。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片中可见
A、幼稚淋巴细胞
B、幼稚单核细胞
C、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
D、正常单核细胞增多
E、正常淋巴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血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在病程第1~2周时异型淋巴细胞逐渐增多,第3周达高峰,可超过10%~20%,部分可呈泡沫样或浆细胞样。所以答案是[C]。
5.关于血肌酐测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作为肾功能受损的早期指标
B、当GFR↓至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会↑
C、肾前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μmol/L
D、肾实质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μmol/L
E、可与BUN一起判断肾前性少尿和肾实质性少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肌酐升高不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指标,因为血肌酐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故A选项错误。B选项,当GFR↓至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会↑,表述正确。C选项,肾前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μmol/L,正确。D选项,肾实质性少尿时,血肌酐多200μmol/L,正确。E选项,可与BUN一起判断肾前性少尿和肾实质性少尿,正确。
6.TT测定时受检血浆中加入的试剂是
A、标准化凝血酶原
B、标准化纤溶酶
C、标准化凝血酶
D、组织凝血活酶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TT即凝血酶时间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其原理是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少或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时,TT会延长。
7.TORCH检查,错误的描述是
A、T指弓形虫
B、O指其他病原体
C、R指风疹病毒
D、C指巨细胞病毒
E、H指肝炎病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TORCH检查中,T指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O指其他病原体(Others);R指风疹病毒(Rubellavirus);C指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指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而不是肝炎病毒。
8.关于直接胆红素描述,错误的是
A、与偶氮试剂反应迅速
B、其就是游离胆红素
C、能出现在尿中
D、在肝细胞中合成
E、其就是1分钟胆红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不是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是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在血中与清蛋白结合运输。而直接胆红素是经过肝细胞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迅速反应,可出现在尿中,因其反应迅速,也被称为1分钟胆红素。
9.骨髓涂片染色最常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瑞-吉氏染色
C、巴氏染色
D、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