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听见声音,音乐鉴赏
拿破仑说过“在一切艺术中,音乐对于情感影响最大”。贝多芬说过“音乐是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间的媒介”。里卡特说过“许多青年因学习音乐而悟恋爱之道”。每一首音乐,都有一段浓浓的情感意境,当你投入地去听,用心去感受,去碰撞,总能让你的心情波动,让你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是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形式,它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音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本章导读
1音乐与人生2音乐的结构要素目录CONTENTS3音乐作品的鉴赏要素
音乐与人生第一节关于人类社会的音乐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人类进化出听觉系统,在身心相同的状态下,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联中,在劳动与生活时就会产生各种听觉感性需要。所以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这就是音乐最早的雏形。关于音乐的起源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节一、感情说这种学说观点认为,音乐是人的心灵中产生的。本源在于人的心灵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于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最初的表现方式。远古的人类同我们一样,有情有欲,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为了使感情得到平衡也需要宣泄。由于外界的变化,引起人的心声、心动、音起,如喜悦使人欢呼、环境的恶劣使人产生愤怒而发出粗质尖锐凄厉的声音等,总之是为了情感得以发泄而发声、发音。《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四段民歌起源的传说,都说明歌曲是由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而产生。其中一段记载夏禹到南方治水,途中与涂山氏一见钟情,由于任务紧急,第二天立即离去了。涂山氏很惦念,每天去等候禹,等候时由情而生唱了一首歌“候人兮猗”。这就是原始歌曲的歌词结构形式。其中的“兮”“猗”都是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全文就是“等候我想念的人啊”。现安徽怀远东涂山有望夫石,相传即为涂山氏所化。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二、求爱说关于音乐的起源,还被科学家们称为“异性求爱”的产物。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认为,史前动物常常是以鸣叫声来追求异性的,它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竞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鸣声,特别是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鉴赏曲目一《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主奏乐器为唢呐,展现出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色。唢呐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叫,活泼欢快的乐句,富有情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经演奏家任同祥改编后,获得广泛的流传。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三、模拟自然说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客观存在的声响,如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的吼叫声等等,人类从这些自然的音响中得到灵感,因而创造了音乐。据说布衣族人祈祷小米丰收歌,就是其祖先从瀑布声中模仿而来的。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四、巫术起源说音乐同大自然一样,在远古人的心目中充满神秘的力量。或许在当时无意中有人敲击一块石头,或有的人偶尔拨动一下打猎用的弓弦,听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甚至有人发现把一根竹简拿来吹也能发声,于是生活中产生了最简单的乐器。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原始人为了求生存,人们用这些乐器发出的神秘声音驱魔念咒,驱邪退煞,与险恶的大自然做斗争。人类在不能战胜大自然,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原始人把这种精神力量神秘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音乐在古代社会与巫术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在古书中看到大量的关于求雨及类似无数活动的记载,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音乐和舞蹈。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五、起源劳动说这种起源说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在古代集体劳动生活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动作,为了减少在劳动中的疲劳,以及因感受到劳动的欢乐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初期的歌唱。劳动是多种多样的,如打夯、伐木、舂米、划桨、拉纤等不同劳动产生不同的节奏,因而伴随各种不同的劳动而来的音乐也各不相同。现代民歌中之所以有打夯歌、船夫号子等歌曲。也正是由于劳动情况不同所致。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可以说是最原始的音乐。后由于音乐运用的范围扩大,而且不一定直接伴随劳动过程,乐器的独立性也随着加强。于是某些劳动工具就逐渐转化成为专用的乐器,所以原始乐器又大都与劳动工具或生产用具分不开。例如,最早的弦乐器“箜篌”之类,乃系由捕捉鸟兽的弓逐渐演变而来。从后来产生的乐器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如大鼓书用以伴奏的“梨花板”就是由破碎的“犁铧片”演变而来。结合劳动的呼声,劳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再加上劳动动作就构成了原始歌舞的雏形。音乐与人生
第一节五、起源劳动说鉴赏曲目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纤夫曲》歌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