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4
实验三蒸馏、沸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及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用蒸馏法纯化工业乙醇。
二、实验原理
1.沸点: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利用常温蒸馏的方式,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又称常量法。
???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2.蒸馏:
蒸馏是将液体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应用:通过蒸馏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可分离沸点差大于30?C的液体混合物,还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圆底烧瓶(100ml、50ml各1个);直形冷凝管(1支);接引管(又称牛角管,1支);锥形瓶(2个);蒸馏头(1个);温度计套管(1支);150℃
试剂:工业酒精、丙酮、1-溴代萘。
【物理常数】
化合物名称
熔点
(℃)
沸点
(℃)
比重
折光率
n
溶解度(g/100g水)
乙醇
-114
78.3
0.789
∞
四、实验操作
Ⅰ蒸馏(常量法测定沸点)
1.仪器安装:
⑴以热源为基准,首先将装有待蒸馏物质的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插入蒸馏头,顺次连接冷凝管、接引管,最后插入温度计套管和温度计(按教材p13图1.7蒸馏装置)。
⑵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应位于蒸馏头支管底缘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上。这样在蒸馏过程中,水银球能完全被蒸气所包围。
2.加料:
将待蒸工业酒精40mL小心倒入100mL蒸馏瓶中。加入几2~3粒沸石(为什么?——防止液体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塞好带温度计的塞子,注意温度计的位置。再检查一次装置是否稳妥与严密。
3.加热:
先打开冷凝水龙头,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注意冷水自下而上,蒸气自上而下,两者逆流冷却效果好。当液体沸腾,蒸气到达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调节热源,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使蒸馏速度以每秒1~2滴为宜。此时温度计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蒸馏时若热源温度太高,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若热源温度太低,馏出物蒸气不能充分浸润温度计水银球,造成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4.收集馏分:
准备两个接受瓶,一个接受前馏分或称馏头,另一个(需称重)接受所需馏分,并记下该馏分的沸程:即该馏分的第一滴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
在所需馏分蒸出后,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此时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5.蒸馏结束:蒸馏完毕,应先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除蒸馏装置(与安装顺序相反)。
Ⅱ微量法测定沸点
1.仪器安装:
⑴在Φ=3mm,L=70~80mm的沸点管中吸入待测液体样品(无水乙醇),其液柱高度为6~8mm,并在沸点管中插入一根开口端朝下的毛细管。
⑵将沸点管固定在温度计上,置于提勒管中,安装要求与熔点测定相同。
2.加热:
用酒精灯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因气体膨胀,在毛细管口会有小气泡逸出,待有气泡连续生成时,停止加热。
3.沸点温度的记录:
停止加热后,因温度下降,气泡逸出速度减慢,待最后一个气泡即难以逸出,又难以缩回管内的瞬间,此时的温度即为沸点。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蒸馏:
时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沸点的测定
化合物名称
沸点(℃)
文献值
常量法
微量法
1
2
3
乙醇
78.5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速以能保证蒸汽充分冷凝为宜,通常只需保持缓缓水流即可。
2.蒸馏有机溶剂均应用小口接收器,如锥形瓶。
七、思考题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文献里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是否即为你们那里所测的沸点温度?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3.为什么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