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互换性实验指导手册模板.docx
文件大小:15.9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1.76千字
文档摘要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试验一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外径一、试验目的

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生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见术语。二、试验内容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外径;

依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T1957—19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外形公差,并作出适用性结论。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构造简洁的常见光学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1为立式光学计的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局部组

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展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1.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耀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耀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假设反射镜4与物

图1.1立式光学计的外形构造

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像7与刻度尺8对称。假设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1.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1.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

的距离,s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为:

t ftan2?

K? ?

s

btan?

当α很小时,tan2α≈2α,tanα≈α,因此:

2f

K?

b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

放大倍数n为:

n?12K?12

2f?12?2?200?960

b 5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

的位移量。

图1.2立式光学计的光学原理图

1、4-反射镜;2-棱镜;3-物镜;5-侧杆;6-微调螺钉;7-刻度尺像;8-

刻度尺

四、试验步骤

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依据被测零件外表的几何外形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外表尽量满足点接触。因此,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按被测塞规外径的根本尺寸组合量块。

调整仪器零位

①参看图1.1,选好量块组后,将下测量面置于工作台11的中心,并使测头10对准上测量面中心;

②粗调整:松开支臂紧固螺钉4,转动调整螺母2,使支臂3缓

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上测量面稍微接触,并能在视场中看到刻度尺像时,将螺钉4锁紧;

③细调整:松开紧固螺钉8,转动调整凸轮7,直至在目镜中观

察到刻度尺像与μ指示线接近为止(图1.3a),然后拧紧螺钉8;

④微调整:转动刻度尺寸微调螺钉6(图1.2b),使刻度尺的零线影像与μ指示线重合(图1.3b),然后压下测头提升杠杆9数次,使零位稳定;

⑤将测头抬起,取下量块。

图1.3立式光学计的零位调整示意

测量塞规外径:按试验规定的部位(在三个横截面上两个相互垂直的径向位置上)进展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试验报告。

由塞规零件图(由学生自己设计、画出)的要求,推断塞规的

合格性。

思考题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外径属于确定测量还是相对测量?它们各有何特点?

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它们与放大比的关系如何?

仪器工作台与测杆轴线不垂直,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

假设被测塞规外径的根本尺寸为28.265mm,如何从一盒83块的量块中选择量块?如何组合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