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测试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扁桃体的神经主要来自
A、舌咽神经咽支
B、舌神经
C、交感神经
D、迷走神经咽支
E、副神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扁桃体的神经主要来自舌咽神经咽支,它支配扁桃体的感觉。迷走神经咽支主要参与咽肌的运动等功能;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等;舌神经主要负责舌前2/3的一般感觉等;交感神经主要参与调节血管等功能,与扁桃体神经支配关系不大。
2.对鼻内镜手术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鼻窦X线平片
B、鼻窦A型超声
C、鼻窦MRI
D、鼻窦CT
E、鼻内镜检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鼻窦CT对鼻内镜手术最有意义。鼻窦CT可以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能帮助术者准确了解病变情况,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等。鼻窦X线平片显示不如CT清晰;鼻窦A型超声对鼻窦疾病诊断价值有限;鼻窦MRI虽能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分辨,但对于骨质等结构显示不如CT;鼻内镜检查主要用于直视鼻腔及鼻窦开口情况等,不能像CT那样提供整体详细的鼻窦解剖及病变信息。
3.患者男,34岁,颞骨CT示骨折线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颅中窝,最佳的诊断为
A、脑脊液耳漏
B、颞骨纵行骨折
C、颞骨横行骨折
D、颞骨混合型骨折
E、颞骨混合型骨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颞骨横行骨折的骨折线常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颅中窝。纵行骨折骨折线多起自颞骨鳞部,经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部,沿颈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附近。混合型骨折同时具有纵行和横行骨折的特点。题干中描述的骨折线符合颞骨横行骨折的表现。脑脊液耳漏不能直接根据骨折线来诊断,题干重点在于骨折类型的判断。
4.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A、减充血药
B、抗组胺药
C、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
D、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减充血药如果长期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抗过敏,一般不会引起药物性鼻炎;糖皮质激素等联合治疗主要用于一些鼻部疾病的治疗,通常也不会直接导致药物性鼻炎;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主要起稳定肥大细胞等作用,也不是引起药物性鼻炎的原因。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最有效的处理是
A、抗生素全身应用及滴耳
B、抗生素溶液滴耳
C、咽鼓管吹张
D、2%酚甘油滴耳
E、抗生素全身应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早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可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此时中耳病变处于急性炎症阶段,外耳道多无明显脓性分泌物,不宜过早滴耳,以免炎症扩散,故早期最有效的处理是抗生素全身应用。全身应用抗生素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耳,有效控制感染,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而抗生素全身应用及滴耳、抗生素溶液滴耳、2%酚甘油滴耳等在早期不是最关键和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咽鼓管吹张一般在鼓膜穿孔后不宜进行,以免引起中耳感染扩散。
6.对机体危害最大的粉尘颗粒的直径是
A、>35μm
B、30~35μm
C、20~30μm
D、10~20μm
E、<5μm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甚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对机体危害最大。大于5μm的粉尘多被阻挡在上呼吸道,难以进入深部组织产生危害。
7.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损伤一般为
A、感音神经性聋
B、神经性聋
C、传导性聋
D、感音性聋
E、混合性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病变主要位于中耳,导致声音传导障碍,引起传导性聋。
8.控制眼球方向与头部运动相反的方向移动以维持清晰视力的前庭传导束是
A、前庭脊髓束
B、前庭小脑束
C、前庭网状束
D、前庭眼束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前庭眼束的作用是控制眼球方向与头部运动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维持清晰的视力。当头部运动时,前庭眼束会使眼球产生相应的反向运动,以补偿头部运动带来的视觉图像变化,保持视网膜上的图像稳定。前庭脊髓束主要参与调节身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等;前庭小脑束主要与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有关;前庭网状束参与调节心血管、呼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9.患者男,31岁,鼻塞、流脓涕12天,伴头痛、恶心、呕吐5天。鼻内镜检查见中鼻道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为明确诊断首先应作的辅助检查是
A、ECT
B、X线平片
C、PET
D、CT/MRI
E、血常规
正确答案:D
10.耳声发射来源于耳蜗Corti器中
A、内毛细胞的主动运动
B、内毛细胞的被动运动
C、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
D、外毛细胞的被动运动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