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 慢阻肺的康复.pptx
文件大小:2.73 MB
总页数:5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5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肩关节外旋;学习目标;;;定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关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慢阻肺体征;;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0级: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

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气促

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促

2级:平地步行不气促,速度较快或上楼、上坡时

气促

3级: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促

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亦有气促

5级:安静时出现气促,无法平卧;气短分级;气短分级;肺功能测试;肺功能分级标准;运动能力评定;COPD临床严重程度评定;;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避开乳房和

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

方法:将五指并拢成空杯状,运用腕力快

速有节奏叩击背部(胸部),背部

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

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

评估:病情、耐受能力、咳嗽反射;双肺呼吸音和痰呜音,X光胸片;心理状态、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告知:实施拍背排痰的目的、步骤;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配合操作的方法

实施:取侧卧位或坐位→叩击→有效咳嗽→排痰后再次肺部听诊→面部清洁

观察: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呼吸情况

记录:记录效果,排出痰液性质、颜色和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适应证:痰量每天多于30ml,或痰量中等但

其他方法不能排出痰液者

禁忌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肺栓塞、胸膜渗出、急性胸部外

伤、出血性疾病等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

评估:病情、耐受能力、合作程度

湿啰音集中的部位

X光胸片提示的炎性灶所在的肺叶或肺段

告知:体位引流的目的、步骤

配合操作的方法

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

实施:摆放有效体位

间歇深呼吸并用力咳痰

面部清洁,体位舒适

观察: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呼吸情况

记录:记录体位引流的效果,排出痰液性质、颜色和量

;注意事项

☆每天2~3次,每次15min??每种体位维持5~10min

☆头低位引流在饭后1~2h进行

☆操作中专人守护,注意安全,防坠床

☆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停止

;倾斜俯卧位,头低45°

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45°

倾斜仰卧位,头低45°

倾斜左右半侧卧位,头低30°

半侧卧位,向后靠;呼吸训练

;;体位

☆坐位:身体前倾,头向前靠,置于前面的被子上,双手置于被子内

☆站立位:双手置于身后下拉,身体稍前倾;方法

☆先紧张收缩,体会一下什么是紧张,然后再放松,逐步将各紧张的肌肉松弛

☆做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位肌群的放松;目的

膈肌呼吸是通过增大横膈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

;1.控制性深呼吸法:先闭嘴用鼻深吸气,吸气

时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

2~3s,逐渐延长至5~10s,然后用口缓慢呼气

训练频率:8~10次/min,持续3~5min,每天数次;2.辅助呼吸训练:在呼吸时用双手放置于胸部和腹部,

放置于胸部的手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原位不动,放置于

腹部的手在吸气时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用力

按压加强腹部回缩

3.负荷膈肌呼吸训练:

在腹部放置一重物进行抗阻训练

;提高气道内压力,使支气管在呼气时仍处于开放状态,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

方法:经鼻吸气,呼气时口形缩小,呈缩唇吹

口哨样缓慢呼气

时间比是吸气﹕呼气=1﹕2或1﹕3

;主要用于活动某侧肺或胸部某一部位的

专门呼吸训练,目的是提高单侧呼吸肌的肌

力和耐力,改善局部肺功能和吸氧量

方法:采用暗示法,患者自己或由医务人

员按住胸部某处,或用沙袋等重物

加压,吸气时对抗压力,扩张局部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上肢训练;1、用上臂测力器进行上臂训练:最初在没有阻力

负荷的情况下,上臂旋转近50圈,然后在5周

的间隔时间内耐受20~30min的锻炼

;2、通过重复提举重物平肩训练:上臂反复负重上

举超过肩关节水平,重量逐步增加,直至能耐

受一次运动20~30min为止

监测指标:上臂疲劳和出现呼吸困难

;目的:改善行走的能力和耐力

方法:踏车、爬山、上下楼梯

初始阶段,运动5~10min,

每天4~5次,逐步适应后延长至

20~30min,每天3~4次;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