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模拟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整合
B、联觉
C、对比
D、适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描述的是在有香味或臭味的环境中待久了,嗅觉对这种气味的感受性逐渐降低,体现了感觉适应。整合是将不同的感觉信息综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均不符合题意。
2.根据相关品类商品陈列方法,在大型商超中,肥皂和()会陈列在一起?
A、肥皂盒
B、花菜
C、洗发水
D、面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肥皂和肥皂盒属于互补商品,在大型商超中通常会陈列在一起,方便消费者购买。花菜是蔬菜,面粉是粮食类,洗发水是个人护理用品,它们与肥皂的关联性不强,不会陈列在一起。
3.顾客购买动机的作用不包括()
A、发动作用
B、指向作用
C、维持作用
D、信息传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顾客购买动机具有发动作用,能促使顾客产生购买行为;具有指向作用,引导顾客朝着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去购买;具有维持作用,使顾客持续关注并推动购买行为的进行。而信息传播不是购买动机的作用。
4.“流行总是在风靡一时后消失,然后在一段时期(可能是5年,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30年或者更久)后又重新返回市场”表现出了消费流行的()。
A、骤发性
B、变动性
C、回返性
D、梯度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费流行的回返性是指流行总是在风靡一时后消失,然后在一段时期(可能是5年,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30年或者更久)后又重新返回市场,符合题目描述。骤发性强调突然兴起;梯度性侧重于流行在不同地区或群体间的传播层次差异;变动性侧重于流行本身的变化特点,均与题目表述不符。
5.老年一般是指()岁以上的人。
A、50
B、60
C、70
D、8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在我国,也一般将60岁作为老年的起始年龄。
6.空巢家庭比较突出的消费动机是()
A、求美
B、求名
C、求新
D、求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空巢家庭由于家庭成员较少,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实际需求,追求商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性价比等,所以求实是比较突出的消费动机。求名往往是追求品牌知名度等;求美侧重于产品外观等审美方面;求新更强调追求新颖独特的产品,均不符合空巢家庭突出的消费特点。
7.在食品包装上标明“不含黄曲霉素”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A、方便性要求
B、安全感要求
C、直观性要求
D、新鲜感要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不含黄曲霉素”能让消费者知道该食品不存在这种有害成分,从而减少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满足消费者的安全感要求。
8.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经常在各大电视台频繁做广告,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原理。
A、优先效应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晕轮效应
正确答案:B
9.消费者的价格(),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A、习惯性
B、倾向性
C、感受性
D、敏感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敏感性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应强度。当价格发生变动时,价格敏感性高的消费者会更明显地调整其购买行为。习惯性主要侧重于消费者长期形成的购买习惯;感受性强调消费者对价格等因素的主观感受;倾向性侧重于消费者的偏好倾向,均不符合对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描述。
10.少年儿童群体是指()的组成的群体。
A、18-45岁
B、45-60岁
C、0-17岁
D、60岁以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少年儿童群体通常是指年龄在0到17岁的人群组成的群体。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11.()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A、注意
B、认识
C、感觉
D、知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12.具有两极性和感染性特点的心理活动是()
A、知觉
B、学习
C、想象
D、情绪或情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情绪或情感具有两极性和感染性。两极性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等对立的状态。感染性是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