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五瞬时记忆
1、试验简介:
所有汇报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所有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留量。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汇报法再现时,只规定被试再现指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成果估算保留的总量。
在Spering的试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汇报法和所有汇报法,成果表明所有汇报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汇报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汇报法试验,即在展现识记材料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汇报。成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汇报法所得成果与所有汇报法靠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异了。
2、试验目的:
证明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学习部分汇报法。
3、试验程序
3.1被试:本科生一名,女性,20岁,视力正常。
3.2试验材料:386计算机一台
3.3试验设计:
本试验的展现材料是由12个互不反复的英文字母构成的图片,分3行排列,每行4个,展现时间是50ms,延迟部分汇报在刺激展现完毕后有1s的延迟。
自变量一为再现方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所有汇报法、部分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自变量二为行数,有三个水平,分别是上、中、下行。
因变量是被试对的汇报的字母数。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1)部分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中,三行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2)展现的字母的大小、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均控制不变。
3.4试验程序:
1、被试准备好记录取的纸和笔;
2、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试验,计算机屏幕上展现图片。
3、先做所有汇报法,刺激展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量多地回忆出来,不必按次序,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部分汇报法是在刺激展现后,屏幕即出现一种空白方框,框左边有一种指向某一行的箭头(箭头颜色分为绿、红、蓝),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字母,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5、延迟部分汇报法是在刺激展现完后,屏幕延迟1s后出现箭头,被试回忆箭头所指行的项目,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试验成果
对被试的试验成果进行整顿计算,得出三种汇报条件下被试的保留量和不一样行数被试的保留量,如表1、图1和表2、图2所示。
表1.上中下三行的保留量百分数
上
中
下
M
保留量百分数
47.00%
36.00%
29.50%
37.50%
图1.上中下三行的保留量百分数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第一行的保留量最大,第二行的保留量低于第一行,第三行的保留量最小。
表2.三种汇报条件下的保留量百分数
所有汇报法
部分汇报法
延迟部分汇报法
保留量百分数
36.75%
45.83%
30.75%
图2.三种汇报条件下的保留量百分数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部分汇报法的保留量最大,延迟部分汇报法的保留量最小;所有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的保留量比较靠近。
对不一样行数的试验成果的原始数据进行单原因方差分析,F=8.757,p=.01,上中下三行的保留量差异明显。
对不一样汇报条件下的试验成果进行单原因方差分析,F=9.540,p=.001,三种汇报条件下的保留量差异明显。
对不一样汇报条件下的试验成果进行事后检查,成果如表3:
表3.三种汇报方式两两事后检查表
部分汇报法
延迟部分汇报法
所有汇报法
M.D=--1.083
p=.026.05
M.D=.717
P=.198.05
部分汇报法
M.D=1.800
p=<.001
所有汇报法和部分汇报法差异明显,所有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差异不明显,部分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差异明显。
5、讨论
感觉贮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展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根据原因分析和事后检查的成果可知,再现方式对被试瞬时记忆保留量有明显影响。
比较所有汇报法与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所有汇报法的保留量百分数为36.75%,部分汇报法的保留量百分数为45.83%,事后检查成果明显。阐明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明显高于所有汇报法的总保留量,与Spering经典试验的结论相符,阐明人们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他再现的信息,由于所有汇报法延误了再现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
比较部分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延迟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百分数比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百分数小了近15%,事后检查成果差异明显,阐明延迟会干扰被试瞬时记忆的内容,导致其记忆成绩下降诸多。
比较所有汇报法和延迟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所有汇报法的保留量百分数36.75%略高于延迟部分汇报法的总保留量百分数30.75%,这两种状况的事后检查的成果不明显,深入阐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