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主要施工流程
施工测量、塔位复测、分坑测设→土石方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主角钢安装→混凝土浇制→混凝土养护拆模→基坑回填→杆塔组立→搭跨越架→导线架设→避雷线架设→绝缘子、金具串安装
施工测量
1)线路复测
序号
内容
方法
允许误差
1
塔位中心桩位置
正倒镜分中法
横线路方向50mm
2
转角度数复测
方向法
1’30”
3
档距
经纬仪视距法
设计档距的1%
4
线路中心线高程(档距、跨越物、凸起点
0.5m
5
校核风偏影响点
0.5m
6
塔位中心桩、辅助桩的补钉
7
塔位的全面校核(保护范围、地形、高差
8
被跨越物的校核
施工测量所用工器具:经纬仪、视距尺、测绳、测钎、花杆、塔尺、钢尺、百米绳、皮尺等。仪器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百米绳(或钢尺测量档距在仪器指挥下进行,防止偏离线路造成误差。
采用百米绳与视距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档距测量。
2)降基面、分坑测设
在上述线路复测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降基面和分坑测设。
对于转角塔和需降基面的塔位中心桩,应在施工测量时在可靠位置上钉立辅助桩并做好记录,画好辅助桩简图,标出桩的相对位置和精确距离,以确保中心桩准确恢复。
施工基面的测量方法,是用经纬仪测高程方法,根据设计给定的降基面数值及附近地势,给出降基面的范围桩。另外,横线路必须钉立辅助桩,移出塔位中心桩(或标记,记录与中心桩的相对标高,以便检查衡量降基面的情况及降基面后恢复塔位中心桩。
分坑测量按照《分坑找正手册》的尺寸进行。
用以上方法补钉的辅助桩必须牢固可靠,能保存到工程结束。桩顶面用小钉标出精确位置和方向,将来以桩面上的小钉为准。
土石方工程
土石方施工采用人力、机械施工方法。
1)人力开挖:
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两人同时开挖;两人及以上在坑下作业时,应相互照顾,以不相互碰撞为宜。坑深超过1.5m时上下坑应有攀登措施,施工时坑上应设监护人。应注意坑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基础分坑找正手册》中巳考虑坑壁坡度,一般土质可按《分坑找正手册》开挖,必要时应放大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坍塌可能时,应马上离开,待加固好支撑档土板后
2)机械开挖:
机械必须稳定可靠设置,避免扰动原状土,开挖至距离设计坑深0.5m时改为人力开挖。
一般要求:
降基面施工一定要保证设计所要求的护坡、边坡尺寸。
坑上土石堆放距坑边一般不小于0.8m(水坑1.0m,高度不超过1.6m。
土石方开挖时,各塔位中心桩、转角位移桩、找正辅助桩及移出的测量标记等,均应保持完好,不得碰动、挖掉或丢失。
基坑的深度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准。
基坑坑深的允许偏差为+8Omm,-0mm,基础坑底座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0mm,-0.8%。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按最深的坑整平,基础坑超深+8Omm以上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基础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因地制宜挖好排水沟,防止雨(雪融化后水灌入基坑内。雨(雪融化后应检查土坑有无塌方现象,必要时加挡土板,支撑、加固牢靠方能继续施工。
钢筋绑扎、模板、地脚螺栓安装
1)准备工作
按照规范的规定,在土石方完成之后,基础施工前应再次复测线路直线、档距、转角分坑位置,无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检查各坑边角尺寸,在各辅助桩小钉挂鱼弦,按照《分坑找正手册》所给的尺寸,用钢尺量尺、垂球垂吊的方法校核各坑内位置,不符合要求者,要加以修整。
检查基础钢筋、地脚螺栓或主角钢的规格、数量、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对应的施工塔号,对钢筋表面有浮锈的用钢丝刷除去浮锈。
2)钢筋绑扎
底盘有钢筋的按原设计要求尺寸在坑内绑扎、支撑底盘钢筋,钢筋摆布位置、间隔要准确,绑扎要牢固,上下板筋间距要准确、均匀,撑筋分布要合理。下板筋与坑底间要垫与基础混凝土同等标号的混凝土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对于底板筋,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基础立柱的箍筋,与受力钢筋(立柱筋垂直设置,并且必须注意箍筋弯钩叠合处要沿立柱筋方向错开设置。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l内(如下图,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50%,受压区不受限制。
绑筋前检查: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安装绑扎要求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底盘的长、宽
±8mm
底盘网眼尺寸
±1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