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
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的疾病,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病因
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表现为水痘。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突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症状
-前驱症状: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皮肤症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症状: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因个人痛阈不同而表现各异。可为钝痛、刺痛、灼痛或跳痛等,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出现,部分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
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轻神经痛。一般应在发疹后72小时内开始使用。
-止痛药物:对于轻至中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中至重度疼痛,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严重的难治性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
-神经营养药物:常用维生素B1、B12、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神经损伤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减轻神经根的损伤及炎症后纤维化,从而缓解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一般选用泼尼松等。
-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红外线、频谱治疗仪等局部照射,可促进水疱干涸结痂,缓解疼痛。
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激活的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传染性,在带状疱疹患者水疱未结痂前,应尽量避免与他们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