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患者男性,4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血压75/40mmHg,心率135次/分,皮肤湿冷,意识模糊。此时最可能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分布性休克
D.梗阻性休克
答案:B
解析: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出现低血压、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及意识改变,符合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心源性休克多有心脏泵功能障碍(如心梗);分布性休克(如脓毒症)以血管扩张为主;梗阻性休克常见于肺栓塞或心包填塞,与题干不符。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关键诊断指标是:
A.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浸润影
B.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
C.氧合指数(PaO?/FiO?)≤300mmHg
D.呼吸频率>30次/分
答案:C
解析:ARDS的诊断需满足:①明确诱因后1周内出现呼吸症状;②胸部影像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不张或结节解释);③呼吸衰竭不能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多解释(需PCWP≤18mmHg或无左心房高压证据);④氧合指数(PaO?/FiO?)≤300mmHg(轻度201-300,中度101-200,重度≤100)。其中氧合指数是核心指标。
3.患者因严重脓毒症收入ICU,血压80/50mmHg,中心静脉压(CVP)4cmH?O,乳酸3.8mmol/L(正常0.5-1.6)。此时首选的液体复苏方案是:
A.快速输注0.9%氯化钠溶液500ml(30分钟内)
B.输注白蛋白100ml+呋塞米20mg
C.输注全血400ml
D.输注羟乙基淀粉500ml
答案:A
解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推荐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初始30分钟内给予30ml/kg(约2000ml)快速输注。白蛋白仅在大量晶体液复苏后仍需扩容时考虑;全血用于活动性出血且血红蛋白<70g/L;羟乙基淀粉因可能增加肾损伤风险,目前不推荐作为首选。
4.心跳骤停患者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及肾上腺素1mg静推后,心电监护显示室颤,首次除颤能量选择(双相波除颤仪):
A.100J
B.120J
C.200J
D.360J
答案:C
解析:2020年AHA指南推荐双相波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200J(制造商建议能量),单相波为360J。室颤/无脉性室速的除颤策略为“电击-按压-电击”,首次电击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而非检查心律。
5.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满布湿啰音,血压180/110mmHg。此时最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呋塞米20mg静推
B.毛花苷丙0.4mg静推
C.吗啡3mg静推
D.去甲肾上腺素1μg/min静滴
答案:D
解析:急性左心衰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去甲肾上腺素为α受体激动剂,会收缩血管、增加后负荷,加重心衰。呋塞米(利尿减少前负荷)、毛花苷丙(增强心肌收缩)、吗啡(镇静、降低呼吸做功)均为常规治疗。
6.患者创伤后出现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右侧瞳孔散大(4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肢体肌力0级。最可能的诊断是:
A.硬膜下血肿
B.脑震荡
C.弥漫性轴索损伤
D.脑干损伤
答案:A
解析:硬膜下血肿常因脑挫裂伤或桥静脉断裂引起,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患侧散大)及对侧肢体偏瘫,符合题干描述。脑震荡GCS≥13分;弥漫性轴索损伤多为广泛脑损伤,瞳孔变化不局限;脑干损伤常伴呼吸循环紊乱。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初始胰岛素治疗方案应为:
A.普通胰岛素10-20U静脉推注,后以0.1U/(kg·h)持续静滴
B.普通胰岛素10-20U皮下注射,后每2小时追加5U
C.精蛋白锌胰岛素10U皮下注射,每日1次
D.门冬胰岛素10U静脉推注,后以0.2U/(kg·h)静滴
答案:A
解析:DKA治疗需快速降低血糖,普通胰岛素(短效)可静脉使用,初始负荷量10-20U静推,后以0.1U/(kg·h)持续静滴(目标血糖每小时下降3.9-6.1mmol/L)。皮下注射起效慢,长效/预混胰岛素不适合急性期。
8.患者误食有机磷农药后出现流涎、瞳孔缩小、肌颤,血胆碱酯酶活性30%。首选的解毒药物是:
A.阿托品+氯解磷定
B.纳洛酮+维生素K?
C.亚甲蓝+硫代硫酸钠
D.氟马西尼+苯二氮?类
答案:A
解析:有机磷中毒需联合使用阿托品(对抗M样症状)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解磷定,恢复胆碱酯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