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试题护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急危重症范畴()
A.急性心肌梗死
B.普通感冒
C.脑出血
D.严重创伤
参考答案:B。解析: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一般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不属于急危重症范畴。而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和严重创伤都可能迅速导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属于急危重症。
2.心跳骤停最主要的诊断标准是()
A.心音消失
B.瞳孔散大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意识丧失
参考答案:C。解析: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心音消失虽然也是心跳骤停的表现之一,但听诊心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够便捷和准确。瞳孔散大是心跳骤停后较晚出现的表现。意识丧失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非心跳骤停的特异性指标。
3.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频率应为()
A.60-80次/分
B.80-100次/分
C.100-120次/分
D.120-140次/分
参考答案:C。解析:目前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这个频率能够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出现瞳孔缩小、流涎、多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其发病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副交感神经兴奋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
参考答案:C。解析:有机磷农药能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包括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出现一系列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而发病的根本机制是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5.患者,男性,55岁,因胸痛2小时入院,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硝酸甘油
B.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C.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D.口服阿司匹林
参考答案:C。解析: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口服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堵塞问题。静脉滴注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口服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一,但不是首要的治疗方法。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基底节区
B.脑叶
C.脑干
D.小脑
参考答案:A。解析:基底节区是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破裂出血。
7.中暑患者体温达41℃,神志不清,此时最主要的降温措施是()
A.冰袋冷敷
B.酒精擦浴
C.4℃生理盐水灌肠
D.静脉输注4℃葡萄糖盐水
参考答案:D。解析:对于体温达41℃且神志不清的中暑患者,最主要的降温措施是静脉输注4℃葡萄糖盐水。这样可以快速降低核心体温,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冰袋冷敷、酒精擦浴和4℃生理盐水灌肠也可用于降温,但相对来说,静脉输注低温液体降温效果更迅速、更有效。
8.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
A.胸腔闭式引流
B.吸氧
C.立即排气减压
D.气管插管
参考答案:C。解析:张力性气胸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胸腔内压力不断升高,会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急救处理的关键是立即排气减压,可使用粗针头在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腔,排出气体,降低胸腔内压力。胸腔闭式引流是后续的治疗措施。吸氧和气管插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但不能解决胸腔内高压的根本问题。
9.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端坐位、双腿下垂的目的是()
A.减少静脉回流
B.减轻呼吸困难
C.改善肺通气
D.增加心肌收缩力
参考答案:A。解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端坐位、双腿下垂,可使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缓解肺淤血和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困难是最终目的,而减少静脉回流是采取该体位的主要机制。改善肺通气不是该体位的主要作用。该体位并不能直接增加心肌收缩力。
10.以下哪种药物不是心肺复苏时常用的药物()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多巴胺
D.地塞米松
参考答案:D。解析: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量。阿托品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多巴胺可用于维持血压。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等,不是心肺复苏时的常用药物。
11.多发伤患者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
A.止血
B.包扎
C.固定
D.抢救生命
参考答案:D。解析: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危急,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只有先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