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专项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是最危急的心律失常()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心室颤动时心室肌快速无序颤动,心脏失去有效的射血功能,是最危急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一般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相对心室颤动危险性较低。
2.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
A.肺水肿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肝坏死
D.脑缺氧和脑水肿
答案:D。心脏骤停后,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最差,最容易发生脑缺氧和脑水肿,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甚至导致脑死亡。肺水肿、急性肾衰竭、急性肝坏死也可能发生,但不是最容易出现的继发性病理变化。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
A.心源性休克
B.心律失常
C.胸痛
D.心力衰竭
答案:C。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最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常在胸痛之后出现。
4.患者,男性,55岁,因脑出血昏迷急诊入院,应给予的护理等级是()
A.特级护理
B.一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答案:A。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进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病等。该患者因脑出血昏迷急诊入院,病情危急,需特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三级护理适用于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5.中心静脉压的正常范围是()
A.2-5cmH?O
B.5-12cmH?O
C.12-15cmH?O
D.15-20cmH?O
答案:B。中心静脉压是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其正常范围是5-12cmH?O。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右心房压力,是临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
6.下列关于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定时吸痰
B.气管插管气囊应持续充气
C.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D.观察气管插管的深度,防止移位和脱出
答案:B。气管插管气囊应采用间断充气的方法,一般每4-6小时放气5-10分钟,以防止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导致缺血、坏死。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定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观察气管插管深度防止移位和脱出都是气管插管正确的护理措施。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肺血管通透性增加
B.肺间质纤维化
C.肺内分流减少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
答案:A。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至肺间质和肺泡,引起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不是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ARDS时肺内分流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8.患者,女性,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入院,血气分析:pH7.30,PaCO?70mmHg,PaO?50mmHg,该患者的氧疗原则是()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吸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歇吸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歇吸氧
答案:C。COPD患者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低氧血症来刺激呼吸。如果给予高浓度吸氧,会解除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因此,COPD患者氧疗原则是低浓度(25%-33%)、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
9.以下哪种情况不是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A.循环负荷过重
B.出血倾向
C.枸橼酸钠中毒
D.发热反应
答案:D。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输入血量超过患者总血容量。其并发症包括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等。发热反应是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不属于大量输血特有的并发症,可由致热原、免疫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10.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主要和危险的并发症是()
A.高钾血症
B.水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答案:A。急性肾衰竭少尿期,钾排出减少,可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是少尿期最主要和危险的并发症。水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也是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常见并发症,但相对高钾血症危险性稍低。
11.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