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毒的溶源性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lysogenicphage):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做溶源性(lysogeny)现象附着或融合在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前噬菌体第3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叫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的基本特性:
①自发裂解
②诱发裂解
③免疫性④复愈性⑤溶源转变第3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的溶原现象第3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四节、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抗菌物质第3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温度(高温不利于其存活,蛋白质衣壳先于核酸被灭活)光辐射紫外光(灭活部位为核酸,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可见光(光灭活作用,催化)离子辐射(X射线和γ射线具有)干燥(不利于存活)第3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强酸强碱低渗缓冲溶液酚(蛋白质外壳)甲醛破坏病毒脂类被膜的化学物质第3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章病毒和亚病毒第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章病毒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分类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形态病毒的繁殖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病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第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一、病毒的特点不具有细胞结构,含单一的核酸专性活细胞寄生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繁感第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毒的分类按宿主范围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按核酸分RNA病毒(dsRNA病毒、负意RNA病毒、正意RNA病毒)DNA病毒(dsDNA病毒、ssD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类病毒因子(卫星、类病毒、朊病毒)类(亚)病毒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卫星RNA: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质第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一)病毒的大小个体小,必需在电镜下观察;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等少数几类。第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大小牛痘苗病毒传染性浓泡皮炎病毒腮腺炎病毒T偶数病毒疱疹病毒大蚊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多瘤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1微米第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毒的结构1、典型病毒粒的构造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为病毒的基本结构。有些复杂的病毒在衣壳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由脂类和多糖组成的包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基本成分核酸——位于中心,称为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第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病毒粒的对称体制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无包膜有包膜无包膜有包膜无包膜有包膜第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病毒的群体形态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形成类似噬菌斑的动物病毒群体,称为空斑。单层动物细胞受到肿瘤病毒的感染后,会使动物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类似细菌菌落的病灶,称为病斑。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叶片上出现的一个个坏死的病灶,称为枯斑。第1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毒的形态由于组成蛋白质衣壳的衣壳粒的不同排列组合,病毒表现出不同的构型:立体对称形螺旋对称形复合对称形第1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