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教学课件5.2.4-5.2.5 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与步进电机比较.pptx
文件大小:575.7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64千字
文档摘要

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

项目五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

元器件的选型

任务2元器件的选型

1.知识目标

(1)伺服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原理,性能指标;

(2)伺服驱动器的原理与应用;

2.技能目标

(1)伺服电动机及驱动器的分析与选型能力;

(2)断路器分析与选型能力;

(3)继电器、接触器分析与选项能力;

(4)变压器,开关电源,按钮与指示灯的选型能力;

3.素质目标

(1)严谨、全面、高效、负责的职业素质;

(2)查阅资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

(3)善于自学、善于归纳分析;

5.2.4伺服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技术指标

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

(1)定位精度:系统最终定位点与指定目标值之间的静态误差

(2)调速范围: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用D表示,

(3)调速静态特性:机械特性越硬,负载变化时速度瞬态变化越小,工作越稳定。

(4)调速动态特性:即速度变化的暂态特征,包括两方面:一是升速和降速过程是否快捷、灵敏且无超调;二是负载突然增大或减小时,系统转速能否自动调节,迅速恢复。

低速时转速脉动、调速经济性、系统运行效率、故障率等也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常用性能指标。

5.2.5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

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性能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控制精度不同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精度与步距角密切相关。

两相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为1.8°,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及驱动器,可以用细分控制来实现步距角为1.8°、0.9°、0.72°、0.36°、0.18°、0.09°、0.072°、0.036°,兼容了两相和五相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精度由电动机后端的编码器保证。如对带标准2500线编码器的电动机而言,驱动器内部采用4倍频技术,则其脉冲当量为360°/10000=0.036°;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动机而言,驱动器每接收217=131072个脉冲电动机转一圈,即其脉冲当量为360°/131072=0,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脉冲当量的1/655。相对来说,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精度更高。

5.2.5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

(2)低频特性不同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在低速运转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交流伺服电动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低频振动现象。

(3)矩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动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速会急剧下降;交流伺服电动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额定转速(如3000转/分钟)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

(4)过载能力不同

步进电动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而交流伺服电动机有较强的过载能力,一般最大转矩可为额定转矩的3倍,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正是因为没有这种过载能力,步进电动机在选型时为了克服这种惯性力矩,往往需要选取较大转矩的电动机,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5.2.5交流伺服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比较

(5)运行性能不同

步进电动机一般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如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所以为保证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精度,应处理好启动和停止时的升、降速问题。交流伺服驱动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内部构成位置环和速度环,一般不会出现丢步或过冲现象,控制性能更为可靠。

(6)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步进电动机从静止状态加速到工作速度(一般为几百转/分钟)需要0.2~0.4秒;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从静止加速到工作速度(如3000转/分钟),一般仅需几毫秒,因此,伺服电动机适用于快速启动的控制场合。

(7)效率指标不同

步进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比较低,一般60%以下;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效率比较高,一般80%以上,因此,步进电动机浪费的能量都转化成了热量,步进电动机的温升就比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