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优化与结构升级,对电子信息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从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以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文章从地方产业分析、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国家标准的落实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分析,构建基于“宽基础,活实践”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并在2020年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旨在巩固和发展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营收达到4314.08亿元,增长了20.2%。然而,在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省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指出,湖南省高校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学校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作为培养电子信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根据本省电子产业的需求,加强高等职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所不同,它借鉴了国外的CBE、MES和德国的双元制等课程模式的优点,能够解决忽略市场需求、学生实际动手技能差、工作后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2]。
1基于“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课程则是为学生搭建通往就业的桥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地方产业分析、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国家标准的落实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四种分析。从不同角度来把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是确保“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地方产业分析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毕业生首次就业和今后可能晋升的岗位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1.从实际角度出发,确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群。湖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对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研发、技术服务和销售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包括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员、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员、电子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员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员。2.从可能角度出发,确定毕业生今后有可能晋升或转岗的岗位。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今后可能晋升的岗位则包括单片机开发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而转岗的岗位包括电子产品技术服务工程师和电子产品销售。3.从未来趋势出发,发现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岗位,并为其开发新的课程做准备。4.从就业市场角度出发,对近期就业市场供求进行准确预测。
(2)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学习内容,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首先,需要确定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于课程体系构建而言,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毕业生从事该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要求。2.毕业生从事该岗位可能面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3.毕业生从事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国家标准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主要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总之,国家标准的分析是构建“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4)企业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了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需要分析和了解企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才能开设符合企业特殊需要的课程,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意愿。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分析不仅包括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包括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纪律等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而学生的需求分析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基础水平,决定学生能学习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意愿[4]。学生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生存方面的需求,包括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的要求;二是对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包括晋升、转岗和继续深造的要求。个性化需求分析用于补充“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
2“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主体
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征,政府需要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校企均高质量参与“宽基础,活实践”的课程体系中来,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刺激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在“宽基础,活实践”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电子信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