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生物学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6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3.79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生物学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在此次修订中,特设“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由此可见,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已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2将初中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有利于生物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基于此,以跨学科实践为背景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笔者以“揭开豆芽生长之谜”为例,阐述初中生物学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1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文依据《义教课标》中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笔者以“自制豆芽”为实践主线,将“如何发豆芽”作为核心问题,与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以及劳动教育第四学段中“农业生产劳动”“烹饪与营养\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豆类种子的萌发培植、生长发育过程的分析,到最终的实践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生物学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1)通过豆芽培植、观察豆芽生长等劳动实践活动,准确描述豆类种子和幼苗的结构,清晰阐述种子萌发及生长的过程及所需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学会豆芽培植的方法,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并能够分辨“毒豆芽”,以此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比较与分析的科学思维,增强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3)在豆芽培植的过程中,养成每日浇水、认真观察记录的习惯,面对失败时能够冷静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重新尝试,深刻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通过制作豆芽美食并在课堂上分享,增强劳动自豪感,体验劳动的快乐,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观念。

3.1联系生活,启发生疑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开始前两周,教师播放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培植豆芽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思考:豆类本身可直接食用,为何还要将其制作成豆芽?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豆芽的种类、历史渊源及营养价值,使其认识到豆芽是常见的食物,且其营养价值高于大豆。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自制豆芽?这一过程又会涉及哪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学生据此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豆类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豆类种子萌发后各部分会发育成什么结构?如何保证豆芽的风味”,为后续开展“自制豆芽\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教师从现实生活场景出发,创设豆芽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2课前实践,探究解疑

在完成导人后,学生自行选购豆子,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开展豆芽培植活动。在培植过程中,学生需每天对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记录。此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培植豆芽的条件,探究周期设定为7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在此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和记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实践过程中的照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用于课堂汇报展示。

在汇报过程中,各小组依次展示成果,介绍培植豆芽的方法步骤,分析培植豆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结果和相关结论,同时分享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归纳出培植豆芽(即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结合学生设计的探究实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设计的三大重要原则。

针对“培植豆芽不需要光照”这一现象,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了解到豆芽见光后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导致豆芽变绿,影响外观;同时,豆芽见光后会大量吸水,使得豆皮中的酚类物质溶出,并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会使豆芽口感变苦,影响风味。这一讨论结果解答了导入课中“如何保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