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含答案(能力提升).docx
文件大小:31.57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5.84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格物”的四项思想进程中,从个体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

A、明理

B、知类

C、取象

D、正名

【答案】:CD

2、《大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包括()。

A、先秦儒家所体现的宝贵的平等精神

B、先秦儒家对普遍性、普世价值的追寻

C、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的深入探讨

D、先秦儒家对人性的尊严的探讨【答案】:ABCD

3、《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答案】:B

4、以下会导致“心不正”的情感有()。

A、恐惧

B、好乐

C、忧患

D、忿懷

【答案】:ABCD

5、劳动者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是()。

A、前组织社会化与组织社会化

B、初级社会化与次级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与成人的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答案】:A

6、孟子是如何辨别人和兽的()。

A、人具有超越自身种类的普遍悲悯

B、人具有突破生存技能的自由意志

C、人具有对自身存在的深切反思能力

D、人有知而兽没有【答案】:ABC

7、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法定制度,根据责任人员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不同,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

A、间接责任者

B、领导责任者

C、次要责任者

D、重要责任者【答案】:B

8、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

A、郑玄

B、司马光

C、章太炎

D、以上都是【答案】:D

9、被称为亚圣的是()。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答案】:C

10、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

A、修身立德

B、为政之德

C、礼

D、法

【答案】:B

11、工会的()职能是指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答案】:D

12、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

A、道德论的层面

B、认识论的层面

C、实践论的层面

D、逻辑论的层面【答案】:ABC

13、先秦时期,理指的是()。

A、平常道理

B、常见事理

C、自然理由

D、自然规律【答案】:D

14、()的根本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答案】:D

15、从“采”的字不包括()。

A、番

B、采

C、悉

D、释

【答案】:B

16、突破个人的束缚属于()层面的普遍性。

A、关系

B、时间

C、空间

D、思维

【答案】:A

17、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的观念。

A、劳动最光荣

B、劳动最崇高

C、劳动最伟大

D、劳动最美丽【答案】:ABCD

18、絜矩之道的“絜”是指拿在手中,而“矩”则是指()。

A、特殊的规矩

B、普遍的规则

C、特殊的规定

D、自然的规则【答案】:B

19、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劳动阶段是()的转化。

A、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B、使用价值→劳动潜能;

C、劳动价值→新使用价值;

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答案】:D

20、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至诚感通对“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心

B、从亡

C、即“不识也”

D、“不忘”就是单纯指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答案】:D

21、“诚”的来源不包括()。

A、来自于贰

B、来自于敬

C、来自于忠

D、来自于壹【答案】:A

22、《论语》中的“君子”指的是()。

A、有德者

B、有畏者

C、贵族

D、圣王

【答案】:AB

B、87

23、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

A、仁

B、知

C、理

D、勇

【答案】:C

24、《大学》诚意意味着高度的自觉,是一种()的状态。

A、分散

B、聚敛

C、专注

D、游离

【答案】:BC

25、未来劳动环境中,()技术将解决互联网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

A、大数据

B、云计算

C、区块链

D、5G

【答案】:C

26、以下哪些是属于从政治层面理解“正名”()。

A、正名誉

B、正名分

C、正名气

D、正名学

【答案】:BC

27、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动组织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在1999年6月举办的第()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

A、86

C、88

D、89

【答案】:B

28、以下哪项是讲自己积极不息、自强不已的修养过程()?

A、慎独

B、诚意

C、正心

D、忠恕

【答案】:B

29、“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

A、停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