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构造(中职):基础与地下室PPT教学课件.ppt
文件大小:1.9 MB
总页数:5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7.12千字
文档摘要

二、基础构造(一)基础类型①柱下十字交叉基础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是由柱网下的纵横两组条形基础组成的空间结构,柱网传来的集中荷载与弯矩作用在两组条形基础的交叉点上,②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二、基础构造(一)基础类型二、基础构造(一)基础类型a、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底板是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板厚一般在0.5~1.5m之间。平板式基础适用于柱荷载不大、柱距较小且等柱距的情况。底板的厚度可以按升一层加50mm初步确定,然后校核板的抗冲切强度。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00mm。通常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板厚不小于250mm;6层民用建筑的板厚不小于300mm。二、基础构造(一)基础类型b、梁板式筏形基础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根据肋梁的设置分为单向肋和双向肋两种形式。单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用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双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有时也可在柱网之间再布置次肋梁以减少底的厚度。二、基础构造(二)基础埋深影响因素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确定基础的埋深时,首先要考虑建筑物在使用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要求,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带有地下设施、属于半埋式结构物等。二、基础构造(二)基础埋深影响因素2、工程地质条件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当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为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墙下无筋基础应沿倾斜方向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过渡。二、基础构造(二)基础埋深影响因素3、水文地质条件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以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对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应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坑壁围护、是否可能产生流沙或涌土等问题,并采取保护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对于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应采用抗侵蚀的水泥品种和相应的措施。二、基础构造(二)基础埋深影响因素4、地基冻融条件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二、基础构造(二)基础埋深影响因素5、场地环境条件气候变化、树木生长及生物活动都会给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基础应埋置于地表以下,其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的底面,否则新、旧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值不宜小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在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安全。一、地下室构造(一)地下室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地下室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普通地下室指普通的地下空间;人防地下室指有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空间。2、按顶板标高分可分为半地下室和全地下室(图4-2-1)。半地下室是指埋深为1/3~1/2地下室净高的地下空间;全地下室是指埋深为地下室净高的1/2以上的地下空间。3、按结构材料分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一、地下室构造(一)地下室分类一、地下室构造(二)地下室组成地下室一般由墙体、顶板、底板、门窗、楼梯、采光井等组成。1、墙体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上部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土、地下水及土壤冻结产生的侧压力,因此地下室墙的厚度应按挡土墙设计。2、顶板顶板可用预制板、现浇板或预制板上做现浇层(装配整体式楼板)。如为人防地下室,必须采用现浇板,并按防空设计的有关规定决定其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一、地下室构造(二)地下室组成3、底板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并且无压力作用时,可按一般地面工程处理,即垫层上现浇混凝土60~80mm厚,再做面层;如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配双层筋,底板下垫层上还应设置防水层,以防渗漏。4、门窗普通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房间门窗相同,地下室外墙窗如在室外地坪以下时,应设置采光井,以利室内采光、通风。人防地下室一般不允许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