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围护结构的耐久性研究.docx
文件大小:59.6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6
总字数:约1.46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为了提高室内居住使用的舒适度同时增加房屋结构自身的耐久性,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者们一方面努力利用转化有利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尽量抵挡自然外力的不利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面临着结构开裂、材料脱落、屋顶渗水、墙体不保温等众多现象,严重阻碍了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使用,影响了外围护结构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针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法,从建筑材料、气候环境、城市环境、建筑结构整体以及异形幕墙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针对现代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粘结强度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体系 6

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概念 6

2.2外围护结构体系 6

2.2.1屋盖结构 6

2.2.2支承结构 6

第三章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7

3.1混凝土损伤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

3.1.1混凝土碳化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

3.1.2钢筋锈蚀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

3.2城市环境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8

3.3建筑结构整体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8

3.3.1建筑的朝向与形体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8

3.3.2建筑结构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9

3.3.3建筑空间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9

第四章建筑外围护结构裂缝防治及外墙耐久性改进措施 10

4.1建筑外围护结构裂缝的防治 10

4.2外墙耐久性维护改进措施 11

4.2.1粉刷外墙的维护改进措施 11

4.2.2瓷砖外墙的维护改进措施 11

第五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精神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们对建筑的保温、通风效果逐渐提高,甚至对建筑外的环境要求也提高了。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企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建筑,使得我国建筑的外围结构在各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外围护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这里说到的耐久性是指对建筑进行长期使用以及正常的维修,但是它的质量却一如既往。现在我国的外围护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有瓷砖外墙、粉刷外墙、玻璃外墙等,但是影响外墙的耐久性的因素也有很多,有风吹雨打、潮湿、盐类结晶、风霜冰冻、老化、空气污染、化学反应、生物侵蚀、撞击等,最终导致外围护结构损伤,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大量的建筑不满足建筑要求。在建造建筑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外围护结构形式,找到一个切合实际的外围护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材料。例如,对于耐久性而言,就木围护结构,应该避免干湿交替使用以及生物的侵蚀等;对于化学反应,就钢材而言,应该在表面涂上防腐材料等;对于老化,就塑料而言,需要在其表层涂上保护层防止老化。近些年国家开始提倡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外围护结构在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具有重要的重要,急需重视。当然,这些新型技术实施中,如何确保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仍然值得深入探究。[1]

1.2研究意义

外围护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对人体有利的元素透析进入建筑内部,将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阻隔在建筑外部,将室外与室内气候分隔开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住宿环境,但是现在的许多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没能起到它的作用。为了促使外围护结构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对于围护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形态设计到性能研究的发展过程。材料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兴起的建筑表皮技术,是以生态主义思想来定义建筑的围护结构。把建筑视为生命有机体,建筑围护结构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因而成为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可呼吸表皮。并模仿生物表皮的分层构造和智能反射系统,是建筑围护结构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众多的建筑师把“表皮”技术作为一种设计策略,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和探索,如表皮的动态适应性、表皮的文化功能、表皮的形态、光技与表皮、复合表皮、双(多)层表皮、可调节表皮、太阳能表皮等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作为分隔自然气候与室内微气候的界面,其主要目的在于离析白然界中有益的气候元素,阻挡各种不利气候因素对人的影响,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关乎于建筑品质问题,现有建筑存在的许多弊病就在于低劣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随着我国进入小康建筑建设阶段,对建筑品质要求也将日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