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防火学问培训材料
火灾对森林草原的危害极大,我国是一个多森林火灾的国家,因此,加强森林草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意义格外重大。
一、 森林草原火灾概述
〔一〕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
森林草原是重要的国有自然资源,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表现形态,它们还是我国国有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进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防止森林草原火灾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进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森林火灾和森林防火的概念
森林火灾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难。但凡失去人为掌握,在林地内自由集中和扩展,烧毁森林资源,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或造成人员伤亡的林火称为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集中,即对森林火灾进展预防和扑救。目前,世界森林火灾尤为严峻,每年发生森林火灾80万次以上,烧毁林地面积约占世界现有森林面积的千分之一,森林火灾被称为当今世界四大灾难之首。
建国以来,我国林牧业治理部门乐观贯彻《预防为主,乐观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严格执法并实行有效防护措施,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频率有所下降。1949-1980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49万起,烧毁林业面积3200公顷以上,约占同期造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1987年5月,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的特大火灾,烧毁林地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70万公顷,烧毁居民住户1万多户,死亡193人,伤2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是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所以森林草原防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植。具体地讲,森林防火实际上是对森林火源全面、科学的治理工作,具体包括:森林火源治理、可燃物治理、防火措施治理、火灾善后治理、火情预报治理、火灾扑救治理、用火打算治理等内容。
〔三〕森林火灾的分类
森林火灾依据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
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
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
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所谓受害面积是指过火单位面积上成片林被烧毁或烧死株数在30%以上或幼林株数在60%以上的为成灾面积或受害面积。过火面积是指但凡火焰经过的面积包括成林、幼林及荒山、草地统称过火面积又叫火场面积。
〔四〕森林的火灾危急性
1、森林草原的燃烧要件:燃烧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即肯定的温度,而森林草原燃烧也必需具备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要件,燃烧就会停顿。
2、森林草原燃烧的特点:森林草原燃烧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燃烧现象,这个从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到熄灭的整个燃烧过程是一个热量平衡的化学反响过程。点燃是热量输入,其速度大于热量输出,从而导致燃烧系统温度急剧增高,而熄灭则相反,最终导致燃烧过程终止。另外,森林可燃物燃烧是开放性燃烧,这种因素与当地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变化简单的现象。
3、林火的种类:林火种类不同,给森林草原的损害也不同,了解林火种类,有助于正确估量林火危害及后果,乐观有效地组织力气扑灭火灾和利用火烧迹地。依据火烧部位、火的集中速度、林木损害程度,林火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三种。
地表火。从地面开头燃烧并沿地表集中,烟为浅灰色。地表火又分为急进地表火〔每小时4-7公里高则达每小时10公里〕和稳进地表火〔每小时2
-3公里,有时慢则达几十米〕。
树冠火。是由地表火遇到强风或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
烧至树冠并延树冠顺风扩展。也可分为急进树冠火也称狂燃火(火焰跳动前进,集中速度快,每小时8—25公里)和稳进树冠火〔火焰全面开放,火前进速度慢,每小时2—4公里,顺风每小时5—8公里〕两种。
地下火。是在地下泥炭层或其它有机物质中燃烧,火焰可从地的裂缝中冒出。白天不易看到火苗。
〔五〕影响森林草原火灾的重要因素
1、降水量。降水量能直接影响可燃物的湿度变化,雨水可以使森林杂草、地被物失去燃烧性。一般月降水量>100mm时一般不会发生森林火灾。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汽饱和程度的百分比。空气完全饱和相对湿度为百分之百,会形成雨、露、雾等。相对湿度低、可燃物质中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