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2中雅初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可能使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Zn-65、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民间制作工艺流传至今,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雕 B.剪纸工艺 C.酿制米酒 D.捏糖人儿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C.闻气体的气味D.湿润的pH试纸测定酸碱度
3.2024年我们要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是()
A.购物拒绝过度包装 B.及时关闭电器电源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短途出行骑自行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稀有气体0.94%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电光源等领域,是一种重要资源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山洞或矿井,都需要做灯火实验
5.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B.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应爱护水资源
C.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变大
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B.在空气中加热铜丝,可以观察到其表面变黑
C.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氢气
D.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得到黄色溶液
7.若感染支原体病毒,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会发烧。布洛芬是生活中常用的退烧药,其化学式是,结构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6g
B.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布洛芬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18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因为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C.一氧化碳有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B.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液氧
C.单质:镁、碳、水
D.盐:氧化铜、碳酸钠、熟石灰
10.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金属的硬度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硬度高
B.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银白色
C.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
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11.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高炉炼铁 置换反应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复分解反应
C.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化合反应
D.电解水制氢气 分解反应
12.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C.、、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关于酸和碱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是酸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1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化银和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观察
B
鉴别NaOH、NaCl、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C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15.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则盐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