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第1框家的意味
教学目标
1.理解家的重要意义,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感受优良家风的价值,传承优良家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家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优良家风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持续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教导。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家的意味》。
新课讲授
一、生命的居所
1.阅读教材P26“生活观察”,思考: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们是一家人。
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
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提示: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家是地域;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家是住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家是一群人;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阅读教材P27“相关链接”,思考:
家庭关系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提示: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阅读情境,交流体会:
灯光柔和的餐厅,妈妈又热了一遍早已凉了的饭菜,红的是虾,绿的是油菜,香的是排骨汤。又累又饿的我放下书包,立即狼吞虎咽起来。一碗汤下肚,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妈妈坐在一边看着我吃饭,一边微笑着。我问:“老妈,在笑什么呢?”“呵呵,看你吃饭的样子,也是种享受啊!”
从这一情境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二、第一所学校
1.分享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体现了什么?
提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为人处世。
2.畅谈成长体会: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示例,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示例1:父母关心我们的学习,关注我们的品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我们。
示例2:父母给我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我们的未来寄予厚望。
提示:父母工作获得报酬,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父母赡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父母不断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则,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等。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思考:
从梁启超的家风故事中可以看出优良家风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优良家风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引导我们正确做人等。
教师小结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三、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思考: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提示:一个个家庭幸福美满,国家才会富强。
教师小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课堂总结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我们要传承优良家风。
板书设计
家的意味